《糖的储存与代谢:生命能量的储备与转换之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糖的储存方式
(一)植物中的糖储存
1、淀粉的储存
- 在植物中,糖主要以淀粉的形式储存,淀粉是一种多糖,由葡萄糖分子通过α - 1,4 - 糖苷键和α - 1,6 - 糖苷键连接而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然后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淀粉储存起来,在植物的种子中,如小麦、玉米和水稻的种子,含有大量的淀粉,这些淀粉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淀粉在植物细胞中以淀粉粒的形式存在,不同植物的淀粉粒在大小、形状和结构上有所差异。
- 植物的块茎和块根也是储存淀粉的重要器官,像马铃薯的块茎,其中淀粉含量可达17 - 20%左右,植物合成淀粉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涉及到多种酶的参与,葡萄糖 - 1 - 磷酸在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的作用下,与ATP反应生成腺苷二磷酸葡萄糖(ADPG),ADPG是合成淀粉的葡萄糖供体,然后在淀粉合成酶等酶的作用下,逐步将葡萄糖分子连接起来形成淀粉。
2、蔗糖的转运与储存
- 蔗糖是植物体内糖运输的主要形式,它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组成,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糖,部分以蔗糖的形式运输到植物的其他部位,如根部、果实等,在某些植物的果实中,蔗糖也是一种重要的储存形式,甘蔗的茎中富含蔗糖,其含量可高达12 - 18%,蔗糖的合成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由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uSy)催化,蔗糖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的,这种运输方式可以将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分配到植物的各个生长和储存部位。
(二)动物中的糖储存
1、糖原的储存
- 在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主要是糖原,糖原是一种类似于支链淀粉的多糖,它由葡萄糖组成,但是糖原的分支更多、结构更紧凑,糖原主要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肝脏中的糖原含量约占肝脏重量的5 - 10%,肌肉中的糖原含量约占肌肉重量的1 - 2%。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糖原的合成过程是从葡萄糖开始的,葡萄糖在己糖激酶的作用下磷酸化生成葡萄糖 - 6 - 磷酸,然后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 - G),UDP - G是合成糖原的活性葡萄糖供体,在糖原合成酶的作用下,UDP - G的葡萄糖分子逐个连接到糖原引物上,形成糖原,当动物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时,多余的葡萄糖会被转化为糖原储存起来;而当动物处于饥饿状态时,糖原会被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2、血糖的维持
- 血糖是动物体内循环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情况下,血糖水平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在人类中,空腹血糖浓度一般为3.9 - 6.1mmol/L,血糖的来源除了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外,还有肝糖原的分解和糖异生作用,血糖的去路主要包括氧化分解供能、合成糖原、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在调节血糖水平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胰岛素促进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降低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则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升高血糖水平。
二、糖的代谢途径
(一)糖的有氧氧化
1、糖酵解
- 糖的有氧氧化首先从糖酵解开始,糖酵解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一系列反应,将一分子葡萄糖分解为两分子丙酮酸,这个过程不需要氧气参与,净生成2分子ATP,在糖酵解过程中,葡萄糖首先磷酸化生成葡萄糖 - 6 - 磷酸,这一步反应由己糖激酶催化,消耗1分子ATP,然后经过一系列反应,包括磷酸果糖激酶 - 1等关键酶的催化,最终生成丙酮酸,磷酸果糖激酶 - 1是糖酵解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调节酶,它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ATP、柠檬酸等物质对其有抑制作用,而AMP、ADP等物质对其有激活作用。
2、丙酮酸氧化脱羧
- 丙酮酸生成后,会从细胞质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中,丙酮酸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催化下进行氧化脱羧反应,生成乙酰辅酶A、二氧化碳和NADH,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是一个多酶复合体,由丙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和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三种酶组成,还需要焦磷酸硫胺素、硫辛酸、FAD、NAD+和辅酶A等辅助因子参与,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乙酰辅酶A是进入三羧酸循环的重要物质。
3、三羧酸循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后,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开始了三羧酸循环的一系列反应,在三羧酸循环中,经过一系列氧化和脱羧反应,一分子乙酰辅酶A彻底氧化分解,生成2分子二氧化碳、3分子NADH、1分子FADH₂和1分子GTP(可转化为ATP),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它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其中有多个关键酶,如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 - 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等,这些酶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ATP、NADH等物质对其有抑制作用,而ADP、NAD+等物质对其有激活作用。
4、氧化磷酸化
- NADH和FADH₂是携带高能电子的物质,它们在线粒体的内膜上通过电子传递链将电子传递给氧,同时伴随着质子从线粒体基质向内膜外间隙的转运,形成质子电化学梯度,这个质子电化学梯度驱动ATP合酶合成ATP,这一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细胞内产生大量ATP的主要途径,一分子NADH经氧化磷酸化可产生2.5 - 3分子ATP,一分子FADH₂经氧化磷酸化可产生1.5 - 2分子ATP。
(二)糖的无氧氧化(糖酵解途径)
1、乳酸发酵
- 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会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被还原为乳酸,这个过程在肌肉细胞在剧烈运动时经常发生,当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由于氧气供应不足,丙酮酸不能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氧化,只能通过乳酸发酵产生乳酸,NADH被氧化为NAD+,NAD+可以继续参与糖酵解过程,保证了糖酵解在无氧条件下的持续进行,乳酸在肌肉细胞中积累会导致肌肉疲劳和酸痛,当运动停止后,积累的乳酸会被运输到肝脏,在肝脏中通过糖异生作用重新转化为葡萄糖。
2、酒精发酵
- 在某些微生物,如酵母菌中,无氧条件下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会先脱羧生成乙醛,然后乙醛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被还原为乙醇,酒精发酵在酿酒等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酵母菌利用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这个过程中,葡萄糖首先通过糖酵解转化为丙酮酸,然后丙酮酸经过脱羧和还原反应生成乙醇,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
糖的储存和代谢在生物体内是一个紧密联系的过程,植物通过淀粉和蔗糖的储存和代谢来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求;动物通过糖原的储存和血糖的调节以及糖的有氧和无氧代谢途径来获取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这些过程涉及到众多的酶、激素和细胞器的协同作用,是生命科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