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储器与外存储器:差异全解析》
一、存储原理
1、内存储器
- 内存储器通常采用半导体存储技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是内存储器的一种重要类型,它以晶体管为基本存储单元,在RAM中,数据的存储和读取是通过对存储单元的电信号进行操作来实现的,当向一个RAM存储单元写入数据时,通过特定的电路将表示数据的电信号加载到该单元中;读取数据时,存储单元中的电信号被检测并转换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字信号。
- 另一种内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其存储原理基于在制造过程中对存储芯片进行特定的数据编程,ROM中的数据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是不可修改的,它在计算机启动时为系统提供基本的指令和数据,如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外存储器
- 外存储器的存储原理多种多样,硬盘是最常见的外存储器之一,它采用磁性存储原理,硬盘内部有多个盘片,盘片表面涂有磁性材料,数据通过磁头在盘片表面产生的磁场变化来进行写入和读取,当要写入数据时,磁头根据要写入的数据产生相应的磁场,改变盘片上磁性材料的磁化方向来表示数据0和1。
- 光盘则利用激光技术进行存储,在光盘的记录层上,通过激光烧蚀或改变材料的光学特性来记录数据,CD - ROM光盘在制造过程中,通过母盘压制,将数据以凹坑和平面的形式记录在光盘上,读取数据时,激光束照射到光盘表面,根据反射光的差异来识别数据。
- 闪存(如U盘、固态硬盘中的闪存芯片)基于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技术,闪存通过在浮栅晶体管中存储电荷来表示数据,通过电场来控制数据的写入、擦除和读取。
二、性能特点
1、速度
- 内存储器的速度非常快,RAM的读写速度通常以纳秒(ns)为单位,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响应计算机处理器的请求,现代DDR4内存的读写延迟可以低至十几纳秒,这使得处理器能够快速地获取和存储数据,从而保证计算机系统的高效运行。
- 外存储器的速度相对较慢,硬盘的读写速度通常以毫秒(ms)为单位,机械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一般在几毫秒到十几毫秒之间,数据传输率也相对有限,即使是固态硬盘(SSD),虽然比机械硬盘快很多,但与内存储器相比,其读写速度仍然有数量级上的差距,普通SATA接口的SSD顺序读取速度可能在500MB/s左右,而内存储器的读写速度可以达到数GB/s。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容量
- 内存储器的容量相对较小,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内存储器的容量不断增大,但目前主流的个人计算机内存容量一般在8GB - 64GB之间,这是因为内存储器的成本较高,而且受到计算机主板物理空间和地址总线宽度等因素的限制。
- 外存储器的容量通常较大,硬盘的容量可以轻松达到数TB,甚至一些企业级的硬盘阵列可以提供数百TB的存储容量,光盘的容量也有一定的规模,如双层蓝光光盘的容量可达50GB左右,闪存设备的容量也在不断增长,现在常见的U盘容量有16GB、32GB等,大容量的固态硬盘可以达到数TB的容量。
3、数据保存特性
- 内存储器中的数据保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RAM是易失性存储器,当计算机断电后,RAM中存储的数据会立即丢失,这就要求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如果有重要数据在内存中,需要及时保存到外存储器中。
- 外存储器的数据保存相对持久,硬盘中的数据只要硬盘没有受到物理损坏,可以长时间保存,光盘也具有较好的数据保存特性,在合适的存储环境下,数据可以保存数十年,闪存设备的数据保存也较为稳定,在正常使用和存储条件下,数据可以长期保存。
三、成本和用途
1、成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内存储器的单位成本较高,由于内存储器采用先进的半导体制造工艺,并且其对速度和可靠性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每单位容量的价格相对昂贵,高质量的DDR4内存芯片,每GB的价格可能在几十元左右。
- 外存储器的单位成本较低,以硬盘为例,大容量的机械硬盘每GB的价格非常低,即使是固态硬盘,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产能的提高,其每GB的价格也在不断下降,光盘和闪存设备在大容量情况下,单位成本也相对较低。
2、用途
- 内存储器主要用于计算机运行时的数据临时存储,当计算机运行程序时,程序和相关数据首先被加载到内存中,处理器直接从内存中获取数据进行运算,当打开一个大型图像编辑软件时,软件的程序代码和正在编辑的图像数据都存放在内存中,这样处理器可以快速地对图像进行处理。
- 外存储器主要用于长期数据存储,用户的文档、照片、视频等数据都存储在外存储器中,用户的个人文件可以存储在硬盘上,方便随时调用,企业的数据中心使用大容量的外存储器来存储海量的业务数据,如数据库文件、客户信息等,外存储器还用于数据的备份和传输,如使用U盘来传输文件或者使用光盘来备份重要数据。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