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计算机网络原理(谢希仁第八版)〉第三章答案:数据链路层的深入剖析》
一、数据链路层概述
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数据链路层位于物理层之上,网络层之下,它的主要作用是将物理层提供的原始比特流进行处理,在相邻节点之间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数据链路层就像是网络中的“桥梁”,负责将网络层传递下来的分组封装成帧,并进行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操作,以确保数据能够准确无误地在链路上传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与服务
1、帧定界、帧同步与透明传输
- 帧定界是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之一,它通过特定的帧开始和结束标志来界定一个帧的范围,在谢希仁第八版教材中提到,常见的帧定界方法有字节填充法等,在PPP协议(点到点协议)中,使用特殊的字符来标识帧的开始和结束,字节填充法在遇到帧定界符出现在数据部分时,会在其前面添加转义字符,从而实现透明传输,透明传输意味着数据链路层能够将上层传来的任意数据(包括可能与帧定界符相同的数据)准确无误地传输,接收端能够正确识别出帧的边界。
2、差错控制
- 数据链路层需要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的差错,差错主要是由于物理链路的噪声、干扰等因素引起的,常用的差错检测方法有循环冗余校验(CRC),CRC通过在发送端对数据进行特定的计算,得到一个校验和(CRC码),并将其附加在数据帧后面发送,接收端按照相同的算法对收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如果计算结果与接收到的CRC码不一致,则表明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了差错,对于差错的纠正,有前向纠错(FEC)和自动重传请求(ARQ)等方法,ARQ又分为停止 - 等待ARQ、回退N帧ARQ和选择重传ARQ等不同的机制。
- 停止 - 等待ARQ中,发送方发送一个帧后,等待接收方的确认,如果收到确认,则发送下一个帧;如果收到否定确认或者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则重传该帧,这种方法简单,但效率较低,因为发送方在等待确认的过程中不能发送其他帧,回退N帧ARQ允许发送方连续发送多个帧,但是一旦发现某个帧出错,就需要重传从该出错帧开始的所有后续帧,选择重传ARQ则只重传出错的帧,相对而言效率更高,但实现起来也更复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流量控制
- 流量控制的目的是避免发送方发送数据的速度过快,超过接收方的处理能力,在数据链路层,常见的流量控制方法是基于滑动窗口机制,发送方和接收方分别维护一个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发送窗口表示发送方可以发送但尚未确认的帧的数量限制,接收窗口表示接收方能够接收的帧的数量限制,在基本的滑动窗口协议中,接收方通过向发送方发送确认信息来调整发送方的发送窗口大小,如果接收方的接收缓冲区快满了,它可以减小接收窗口的大小,并通知发送方,从而使发送方减少发送的数据量。
三、链路层协议实例
1、以太网协议(Ethernet)
- 以太网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技术,它采用了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议来协调多个节点对共享介质(如双绞线、光纤等)的访问,在以太网中,节点在发送数据之前,首先要进行载波监听,即检测信道是否空闲,如果信道空闲,则可以发送数据;如果信道忙,则需要等待,在发送数据的过程中,节点还要进行冲突检测,如果检测到冲突(即多个节点同时发送数据导致信号叠加),则立即停止发送,并发送一个拥塞信号,然后按照一定的算法(如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次尝试发送。
- 以太网帧的结构包含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字段、数据字段和帧校验序列(FCS)等部分,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用于标识帧的发送方和接收方,类型字段用于标识上层协议(如IP协议),数据字段承载上层传来的数据,FCS则用于差错检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 HDLC是一种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它具有统一的帧格式,包括标志字段(用于帧定界)、地址字段、控制字段、信息字段和帧校验序列字段,HDLC支持多种工作模式,如正常响应模式(NRM)、异步平衡模式(ABM)等,在NRM模式下,主站控制链路的操作,从站只有在收到主站的许可后才能发送数据;而在ABM模式下,每个站都可以平等地发起数据传输,不需要主站的专门许可。
四、总结
第三章对数据链路层的阐述让我们深入了解了数据在相邻节点之间传输的机制和保障措施,从基本的功能如帧定界、透明传输,到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这些关键技术,再到以太网和HDLC等具体的链路层协议实例,都体现了数据链路层在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性,差错控制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流量控制保障了链路两端设备的协调工作,而不同的链路层协议则适应了不同的网络环境和应用需求,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链路层的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如高速以太网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效率,同时也对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构建和管理计算机网络时,深入理解数据链路层的原理对于优化网络性能、提高网络可靠性等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