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深入探究微服务架构与传统架构的区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微服务架构的概念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风格,它将一个大型的单体应用程序分解为一组小型的、相互独立的微服务,每个微服务都专注于完成一个特定的业务功能,并且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扩展,这些微服务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如RESTful API或消息队列)相互协作,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
微服务架构与传统单体架构的区别
(一)架构结构
1、单体架构
- 在传统的单体架构中,整个应用程序是一个单一的、庞大的代码库,一个企业级的电子商务应用可能包含了用户认证、商品管理、订单处理、支付等众多功能,这些功能都被集成在一个单一的应用程序中,所有的业务逻辑、数据访问层和表示层都紧密耦合在一起。
-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开发初期相对简单,易于理解和部署,随着应用功能的不断增加和业务的发展,单体架构会变得越来越臃肿,一个小小的功能修改可能需要对整个代码库进行重新编译和部署,导致开发和部署周期变长。
2、微服务架构
- 微服务架构则将应用分解为多个小型的服务,以同样的电子商务应用为例,用户认证可能是一个微服务,商品管理是另一个微服务,订单处理和支付也各自成为独立的微服务,每个微服务都有自己独立的代码库、数据库(可以是独立的数据库实例,也可以是共享数据库中的不同模式)。
- 这种结构使得每个微服务可以由不同的团队独立开发和维护,负责用户认证微服务的团队可以专注于用户身份验证和授权相关的功能开发,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栈,如使用Node.js构建用户认证微服务,而负责订单处理的团队可以使用Java来构建他们的微服务。
(二)开发流程
1、单体架构
- 在单体架构的开发中,由于整个应用是一个整体,开发团队往往需要在一个统一的代码库上进行协作,不同功能模块的开发人员可能会相互影响,一个开发人员对商品管理模块的数据库结构进行了修改,可能会影响到订单处理模块中对商品数据的查询逻辑。
- 开发过程中,代码的合并和冲突解决是一个常见的挑战,由于整个应用需要一起编译和测试,一旦某个功能模块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整个应用的编译或测试失败,影响整个开发进度。
2、微服务架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微服务架构下,各个微服务的开发相对独立,不同的微服务团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开发,只要遵循预先定义好的接口规范即可,用户认证微服务团队可以快速迭代,添加新的身份验证方式,如多因素认证,而不需要等待其他团队的开发进度。
- 每个微服务都可以有自己独立的测试策略,单元测试可以针对每个微服务单独进行,集成测试也可以在微服务组合的层面进行,这使得测试更加灵活,问题定位也更加容易,如果某个微服务的测试失败,只会影响到这个微服务本身,而不会波及整个应用。
(三)部署与扩展
1、单体架构
- 单体架构的部署是将整个应用程序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部署,当应用规模较小时,这种部署方式相对简单,但随着应用的增长,部署变得越来越复杂,一个电子商务应用在促销活动期间可能需要更多的资源来处理订单和用户流量。
- 由于单体架构的整体性,要进行扩展只能对整个应用进行扩展,可能需要增加服务器的硬件资源,如CPU、内存等,但这种扩展方式不够灵活,因为可能只有订单处理模块在促销期间面临高负载,而其他模块(如商品管理)并不需要额外的资源,却也会随着整体扩展而消耗更多资源。
2、微服务架构
- 微服务架构支持独立部署,每个微服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部署,可以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甚至可以采用不同的部署环境(如开发环境、测试环境、生产环境),用户认证微服务可以部署在一组轻量级的容器(如Docker容器)中,而订单处理微服务可以部署在高性能的物理服务器上。
- 在扩展方面,微服务架构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如果订单处理微服务在促销期间面临高负载,可以单独对订单处理微服务进行水平扩展(增加微服务实例的数量),而不需要对其他微服务进行扩展,这种按需扩展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
(四)技术选型
1、单体架构
- 在单体架构中,由于整个应用是一个整体,通常需要选择一种统一的技术栈,一个基于Java的单体应用可能会使用Spring框架构建整个应用,包括Web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这种统一的技术栈有助于保持代码的一致性和可维护性,但也限制了技术的创新和灵活性。
- 如果在开发过程中发现某个功能模块更适合用其他技术实现,如商品搜索功能可能更适合用Elasticsearch这样的搜索引擎技术,在单体架构下集成这种技术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挑战,因为需要考虑与现有技术栈的兼容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微服务架构
- 微服务架构允许每个微服务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栈,对于用户认证微服务,可能基于OAuth协议,使用Node.js和Passport.js构建会更加高效;而对于订单处理微服务,由于需要处理复杂的业务逻辑和事务管理,使用Java和Spring Boot可能更为合适。
- 这种技术选型的灵活性使得每个微服务可以充分发挥不同技术的优势,提高开发效率和性能,也为企业引入新技术提供了便利,因为可以在某个微服务中进行新技术的试点,而不会影响到整个应用。
(五)故障隔离与容错
1、单体架构
- 在单体架构中,如果某个功能模块出现故障,如商品管理模块中的数据库连接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整个应用程序无法正常运行,因为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耦合度很高,一个模块的故障很容易蔓延到其他模块。
- 当商品管理模块的数据库查询出现死锁时,可能会导致整个应用的Web界面无法响应,因为其他模块(如订单处理、用户认证等)在处理业务时可能也需要查询商品数据,从而受到影响。
2、微服务架构
- 微服务架构具有较好的故障隔离能力,每个微服务都是独立运行的,如果某个微服务(如商品管理微服务)出现故障,只要它与其他微服务之间的通信接口设计合理,其他微服务(如订单处理微服务)仍然可以正常运行。
- 订单处理微服务在处理订单时需要查询商品信息,如果商品管理微服务出现故障,订单处理微服务可以返回一个默认的商品信息或者提示用户商品信息暂时不可用,而不会导致整个订单处理流程的崩溃,微服务架构可以通过一些容错机制,如熔断器模式(Circuit Breaker)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当某个微服务频繁出现故障时,熔断器可以暂时切断对该微服务的调用,避免故障的进一步蔓延。
微服务架构与传统单体架构在架构结构、开发流程、部署与扩展、技术选型以及故障隔离与容错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微服务架构通过将应用分解为多个小型的、独立的微服务,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容错性,适合现代企业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微服务架构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如服务治理、分布式事务管理等,企业在选择架构时需要根据自身的业务规模、技术团队能力和发展战略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