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及处理原则全解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低血压
1、原因
- 椎管内麻醉尤其是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交感神经被阻滞,导致小动脉舒张,周围血管阻力降低,静脉扩张使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降低,从而引起血压下降,麻醉平面过高,阻滞范围过广,也会加剧这种低血压的发生。
2、处理原则
- 快速补充晶体液或胶体液,以增加血容量,一般可先快速输注500 - 1000ml的液体,调整患者体位为头低脚高位,这样可促使下肢血液回流至心脏,增加回心血量,如果血压仍不能维持正常,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麻黄碱10 - 15mg静脉注射,它可直接兴奋血管平滑肌上的α和β受体,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也可使用去氧肾上腺素50 - 100μg静脉注射,主要通过激动α受体升高血压。
二、呼吸抑制
1、原因
- 高位椎管内麻醉时,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神经被阻滞,当肋间肌麻痹时,胸廓运动受限,呼吸主要依赖膈肌运动,如果麻醉平面过高,达到颈段脊髓,膈肌也会被部分阻滞,导致呼吸抑制,对于老年、体弱或存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本身呼吸功能储备较差,更易发生呼吸抑制。
2、处理原则
-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幅度和氧饱和度,如果呼吸抑制较轻,可给予面罩吸氧,氧流量为5 - 10L/min,以提高患者的氧供,对于呼吸明显抑制的患者,应行气管插管或置入喉罩进行辅助通气或控制通气,要适当减少麻醉药物的剂量或降低麻醉平面,避免呼吸抑制进一步加重。
三、恶心呕吐
1、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低血压可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恶心呕吐,椎管内麻醉后胃肠蠕动亢进,以及手术牵拉内脏器官等因素也会导致恶心呕吐,还有,麻醉药物的副作用,如某些局麻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也可能引发恶心呕吐。
2、处理原则
- 首先要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如果是低血压引起的,按照低血压的处理原则纠正血压,对于胃肠蠕动亢进或手术牵拉引起的,可使用阿托品0.5mg静脉注射,以抑制胃肠蠕动,减轻牵拉反射,可给予止吐药物,如昂丹司琼4mg静脉注射,它通过阻断中枢化学感受区和外周迷走神经末梢的5 - HT3受体而发挥止吐作用。
四、全脊髓麻醉
1、原因
- 这是椎管内麻醉最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硬膜外穿刺针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将大量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所致。
2、处理原则
- 一旦发生全脊髓麻醉,应立即进行急救,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以维持呼吸功能,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循环稳定,可静脉输注晶体液、胶体液或输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如多巴胺以小剂量静脉滴注,根据血压调整滴速,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氧饱和度等,直至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五、硬膜外血肿
1、原因
- 多与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穿刺操作损伤血管等因素有关,在抗凝或溶栓治疗期间进行椎管内麻醉,容易增加硬膜外血肿的发生风险。
2、处理原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如果怀疑硬膜外血肿,应尽快进行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手术减压,一般争取在血肿形成后的8小时内进行手术,以解除对脊髓的压迫,避免造成永久性的神经损伤,要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评估和调整,纠正可能存在的凝血异常。
六、神经损伤
1、原因
- 穿刺针直接损伤神经、局麻药的神经毒性作用、血肿或脓肿压迫神经等都可能导致神经损伤。
2、处理原则
- 对于穿刺针损伤神经,应立即停止操作,改变穿刺方向,如果是局麻药的神经毒性作用,应停止使用该种局麻药,并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500μg,每日3次口服,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于血肿或脓肿压迫神经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处理,如血肿需手术清除,脓肿则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可能需要引流。
七、硬膜外脓肿
1、原因
- 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如穿刺部位皮肤感染、器械污染等,细菌进入硬膜外间隙并繁殖形成脓肿。
2、处理原则
- 一旦怀疑硬膜外脓肿,应及时进行血液和硬膜外穿刺液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在确诊后,应尽快进行手术切开引流,同时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头孢曲松等抗生素,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和感染严重程度确定,治疗疗程一般较长,以确保彻底清除感染灶,防止脓肿复发和神经损伤加重。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