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型数据库的数据存储方式深度剖析》
关系型数据库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数据库类型之一,它以一种结构化、规范化的方式存储数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基于表格的存储结构
1、二维表的形式
- 关系型数据库中的数据主要存储在一张张的二维表中,每一张表都有特定的名称,就像一个独立的数据容器,在一个员工管理系统中,可能有一张名为“员工表”的表格,这个表格的列(也称为字段)定义了数据的类型,如员工表可能包含“员工编号”“姓名”“年龄”“部门”等列,每一行则代表一个具体的实体,也就是一个员工的相关信息,这种二维表的结构直观、易于理解,无论是数据库管理员还是开发人员都能方便地对数据进行操作。
- 从逻辑上来说,表格中的每一列都有严格的定义。“年龄”列可能定义为整数类型,这就确保了该列存储的数据符合整数的格式要求,这种严格的列定义有助于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表与表之间的关系
- 关系型数据库的强大之处还在于表与表之间可以建立关系,常见的关系类型有关系型数据库中的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关系,以一个电商系统为例,“用户表”和“订单表”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一个用户可以下多个订单,在数据库中,这种关系通过在“订单表”中设置一个外键来指向“用户表”中的用户编号来实现,当需要查询某个用户的所有订单时,就可以通过这个外键关系快速获取相关数据。
- 对于多对多关系,学生表”和“课程表”,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一门课程也可以被多个学生选修,在关系型数据库中,通常会创建一个中间表(如“选课表”)来存储这种多对多关系,这个中间表包含了“学生表”的外键(如学生编号)和“课程表”的外键(如课程编号)。
二、数据存储的物理实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文件系统中的存储
- 在物理层面,关系型数据库的数据通常存储在文件系统中,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有不同的存储策略,MySQL可能将数据存储在特定的数据文件和索引文件中,数据文件存储了表中的实际数据,而索引文件则用于提高数据查询的效率,这些文件在磁盘上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进行存储,以方便快速的数据读写。
-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数据库管理系统通常会采用一些数据存储的优化技术,数据可能会被分块存储,每个数据块包含一定数量的记录,当进行数据查询时,数据库系统可以根据索引快速定位到包含目标数据的块,然后在块内进行搜索,减少了磁盘I/O操作的次数。
2、数据的持久化
- 关系型数据库中的数据是持久化存储的,这意味着数据在系统关闭或出现故障后仍然能够保存,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事务处理机制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当执行一个包含多个操作(如插入多条记录)的事务时,如果其中某个操作失败,数据库系统会自动回滚该事务,将数据恢复到事务开始之前的状态,以避免数据的不一致性。
- 数据库还会定期进行备份操作,备份可以是全量备份,即将整个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备份,也可以是增量备份,只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这些备份数据可以在数据库出现故障(如磁盘损坏、数据误删除等)时用于恢复数据。
三、数据存储中的规范化原则
1、范式的概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关系型数据库遵循规范化原则,其中最常见的是范式,第一范式(1NF)要求表中的每一个属性都是不可再分的原子值,在一个“员工联系方式表”中,如果将员工的多个电话号码存储在一个单元格中,就不符合1NF,而应该将每个电话号码作为单独的一行记录,第二范式(2NF)在1NF的基础上,要求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在一个“订单详情表”中,如果主键是“订单编号”,那么表中的“商品名称”“商品价格”等属性都应该完全依赖于“订单编号”,更高的范式如第三范式(3NF)进一步要求非主属性之间不存在传递依赖关系。
- 规范化有助于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存储效率,通过将数据分解到符合范式的多个表中,可以避免数据的重复存储,在一个包含“客户信息”和“订单信息”的数据库中,如果不进行规范化,可能会在每个订单记录中重复存储客户的基本信息,导致数据冗余,而通过规范化,将客户信息存储在单独的“客户表”中,订单表中只通过外键引用客户表,就可以大大减少数据冗余,并且当客户信息发生变化时,只需要在“客户表”中进行修改,而不需要在每个订单记录中修改。
2、反规范化的应用场景
- 虽然规范化有诸多好处,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会采用反规范化的策略,当数据查询的性能成为关键因素时,反规范化可以提高查询效率,在一个频繁查询客户订单总额的电商系统中,如果按照规范化设计,每次查询都需要关联“客户表”“订单表”和“订单详情表”进行复杂的计算,为了提高查询速度,可以在“客户表”中增加一个“订单总额”字段,虽然这增加了一定的数据冗余,但可以大大减少查询时的关联操作,提高查询性能。
关系型数据库通过表格结构、合理的物理存储方式以及遵循规范化原则等多种方式来存储数据,在满足数据准确性、一致性和安全性的同时,也兼顾了数据查询和操作的效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