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编制之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社区工作者的现状
社区工作者在基层治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社区工作者的队伍构成较为复杂,人员性质多样,大部分社区工作者属于合同制聘用人员,他们承担着众多社区事务,从社区服务、民政工作到矛盾调解、环境卫生管理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在薪资待遇方面,各地情况差异较大,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社区工作者能够获得相对可观的收入,但在很多中小城市和欠发达地区,社区工作者的薪资水平较低,往往只能维持基本生活,这种薪资待遇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稳定性和吸引力。
在职业发展路径上,虽然有一些培训和晋升机会,但与编制内的岗位相比,缺乏明确的体系和广阔的上升空间,在评优评先方面,编制内的工作人员可能会有更多基于体制内的考量,而社区工作者可能更多依靠临时性的项目成果或者社区内部的评选。
二、社区工作者纳入编制的可能性
(一)政策导向
从政策层面来看,随着国家对基层治理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存在将社区工作者纳入编制体系的可能性,近年来,政府一直在强调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稳定和专业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将社区工作者纳入编制,可以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身社区工作,提高社区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二)工作职能的需求
社区工作者承担的职能日益复杂和重要,他们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守门人”作用,从排查人员、组织核酸检测到保障居民生活物资供应等,在日常的社区建设中,社区工作者也是推动社区文化发展、促进社区和谐、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的骨干力量,如此重要的职能定位,从长远来看,编制化管理有助于确保人员的稳定性和工作的持续性。
(三)对比其他类似岗位
与一些基层公共服务岗位如乡村教师、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等相比,社区工作者同样在基层提供公共服务,乡村教师和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有相当一部分已经纳入编制体系,这为社区工作者纳入编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范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三、面临的挑战
(一)编制数量的限制
目前,我国编制总量是受到严格控制的,在整体编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为数量众多的社区工作者开辟编制通道,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各级政府需要在教育、医疗等其他重要领域的编制需求与社区工作者编制需求之间进行权衡。
(二)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
社区工作者队伍庞大,人员素质差异较大,如果要纳入编制,必然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准入标准,但目前部分社区工作者可能达不到这样的标准,如果大规模纳入编制,可能会引发对编制资源使用效率的质疑。
(三)财政压力
社区工作者纳入编制意味着财政需要承担更多的工资福利等支出,对于一些财政紧张的地方政府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即使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也要考虑到新增编制人员带来的长期财政负担。
四、可能的发展路径
(一)逐步分类解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可以根据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年限、学历、工作业绩等进行分类,对于那些长期在社区工作、业绩突出且符合一定学历等要求的人员,优先考虑纳入编制,这种逐步解决的方式既可以缓解编制资源紧张的问题,又能激励社区工作者积极工作。
(二)建立特殊编制体系
借鉴一些地方的经验,为社区工作者建立特殊的编制体系,不同于传统的行政编制或者事业编制,这种编制体系可以根据社区工作的特点设定人员招聘、管理、薪酬等制度,既能保证社区工作者的稳定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编制资源紧张的压力。
(三)强化非编制内的保障措施
在难以短期内实现编制化的情况下,通过强化非编制内社区工作者的保障措施来提高岗位吸引力,提高薪资待遇、完善职业晋升通道、加强培训体系建设等。
社区工作者未来是否会有编制充满不确定性,但无论是编制化还是其他发展路径,提升社区工作者的地位、待遇和专业水平,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基层社区环境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