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及处置场所建设的规范与发展》
一、引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随着四川省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也在持续攀升,建筑垃圾的妥善处理不仅关系到城市的环境卫生和可持续发展,更是对资源循环利用理念的践行,依据《四川省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科学合理地进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及处置场所建设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意义
(一)资源节约
建筑垃圾中包含大量可再利用的材料,如混凝土块、砖块、废旧金属等,通过资源化利用,可以减少对天然砂石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废弃混凝土经过破碎、筛分等工艺处理后,可作为再生骨料用于生产再生混凝土,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建筑行业对砂石资源的依赖,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环境保护
传统的建筑垃圾处置方式,如随意堆放或简易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并且可能对土壤、水体和空气造成污染,而资源化利用则能够避免这些环境问题,将建筑垃圾转化为再生产品,减少了垃圾填埋场的压力,防止建筑垃圾中的有害物质渗入土壤和水体,同时也减少了在运输和处理过程中的扬尘和噪音污染。
(三)经济发展新动力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如再生建材生产、建筑垃圾处理设备制造等,这不仅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还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些企业专门从事建筑垃圾再生砖的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非承重墙体等部位,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处置场所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选址规划
1、根据《四川省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处置场所的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应远离居民区、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避免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选址应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以减少扬尘对城市空气环境的影响。
2、交通便利性也是选址的重要考量因素,处置场所应临近交通干线,便于建筑垃圾的运输和再生产品的输出,这有助于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整个资源化利用过程的效率。
(二)设施配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处置场所应具备完善的建筑垃圾接收、分类设施,不同类型的建筑垃圾,如渣土、混凝土块、废弃木材等,需要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分类设施应能够准确、高效地对建筑垃圾进行分拣,为后续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基础。
2、破碎、筛分、搅拌等再生加工设备是处置场所的核心设施,这些设备应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能够满足不同再生产品的生产要求,破碎设备应能够根据需要将建筑垃圾破碎成不同粒径的骨料,筛分设备应具备高精度的筛分能力,以确保再生骨料的质量。
3、环保设施不可或缺,应配备有效的除尘、降噪设备,以减少处置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采用布袋除尘器、湿式除尘系统等对生产过程中的扬尘进行处理;采用隔音罩、减震垫等措施降低设备运行时的噪音。
(三)安全管理
1、处置场所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其熟悉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在设备操作区域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防止操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
2、对处置场所的建筑物、设备等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维护,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确保整个处置场所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与流程
(一)技术分类
1、物理处理技术是最常见的,如破碎、筛分、磁选等,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将建筑垃圾中的不同成分进行分离,得到可再利用的材料,磁选技术可以有效地将建筑垃圾中的废旧金属分离出来,以便回收利用。
2、化学处理技术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也会被应用,对建筑垃圾中的某些有害物质进行化学稳定化处理,使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后再进行利用。
(二)工艺流程
1、首先是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收集过程应做到分类收集,运输车辆应密闭,防止建筑垃圾在运输过程中的洒落和扬尘。
2、然后是进场后的预处理,包括分类、清洗等,清洗后的建筑垃圾进入破碎环节,破碎后的骨料再进行筛分,根据不同粒径进行分类存储或进一步加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最后是再生产品的生产,根据市场需求,可以将再生骨料用于生产再生混凝土、再生砖、再生墙板等建筑材料。
五、监管与保障措施
(一)监管体系
1、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及处置场所建设和运营的监管,依据《四川省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环保部门负责对环境影响进行监管,确保处置过程符合环保要求;建设部门对处置场所的建设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等。
2、建立信息化监管平台,对建筑垃圾的产生、运输、处置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通过在运输车辆上安装GPS定位系统、在处置场所安装视频监控设备等方式,实现对建筑垃圾的流向和处置情况的实时掌握。
(二)保障措施
1、政策扶持方面,政府应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鼓励企业投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对采用再生建筑材料的建设项目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提高市场对再生产品的接受度。
2、技术研发支持也至关重要,政府应加大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提高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水平和效率。
六、结论
四川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及处置场所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依据《四川省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通过科学选址、完善设施建设、规范技术流程、加强监管和保障措施等多方面的工作,能够实现建筑垃圾的有效资源化利用,推动四川省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应不断探索创新,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水平和质量,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城市化进程的需求。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