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标准成本法的优缺点:全面权衡管理会计工具》
一、标准成本法的优点
1、成本控制与管理
- 标准成本法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成本目标,在生产之前,企业通过制定标准成本,确定了原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各项成本的预期水平,一家汽车制造企业,根据以往的生产经验、工程研究以及市场价格情况,制定出生产一辆汽车的标准原材料成本为5万元,标准人工成本为2万元,标准制造费用为3万元,这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管理者就有了一个清晰的成本控制参照标准,如果实际成本偏离了标准成本,就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有助于差异分析,标准成本法可以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计算出成本差异,这些差异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等,以原材料成本为例,价格差异反映了原材料采购价格与标准价格的偏离,数量差异则体现了实际使用量与标准用量的不同,企业可以通过分析这些差异,找出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某电子厂发现其生产某型号手机的某一零部件的原材料成本出现了较大的价格差异,经调查是因为新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价格高于标准价格,企业就可以考虑重新评估供应商或者进行价格谈判。
2、预算编制与绩效评估
- 简化预算编制过程,由于标准成本是相对稳定的,在编制预算时,企业可以直接以标准成本为基础,结合预计的产量等因素进行预算编制,一家服装制造企业,如果已经确定了生产一件衬衫的标准成本,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时,只需根据预计生产的衬衫数量乘以标准成本,再加上预计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就可以快速完成预算编制,提高了预算编制的效率。
- 提供公平的绩效评估依据,标准成本法下的成本标准是客观的,在评估部门或员工绩效时,可以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对于生产部门来说,如果能够将实际成本控制在标准成本以内,就说明其生产效率较高,成本管理较好,在一家家具制造企业中,生产车间如果能够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使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车间员工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绩效奖励,这种基于标准成本的绩效评估体系能够激励员工积极参与成本控制。
3、决策支持
- 有助于产品定价决策,企业在确定产品价格时,标准成本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通过计算产品的标准成本,再加上预期的利润,就可以初步确定产品的价格范围,一家制药企业在研发出一种新药后,根据新药的标准成本(包括研发成本分摊、原材料、生产加工等成本),结合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确定合理的价格,既能保证企业的利润,又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 为企业的生产决策提供依据,当企业面临生产多种产品的选择时,标准成本可以帮助企业分析不同产品的成本效益情况,如果一种产品的标准成本过高,且市场价格相对较低,企业可能会考虑调整生产计划,减少该产品的生产或者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存货计价与成本核算
- 标准成本法简化了存货计价过程,在存货计价时,企业可以直接以标准成本对存货进行计价,不需要每次都重新计算实际成本,这大大减少了存货计价的工作量,一家五金制造企业,其库存的大量螺丝、螺母等小零件,如果采用标准成本法计价,就可以按照预先确定的标准成本进行核算,提高了存货管理的效率。
- 保证成本核算的一致性,在多批次、大规模生产的企业中,标准成本法能够确保不同批次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致性,因为标准成本是相对固定的,不会因为生产批次的不同而产生较大的波动,使得企业的成本核算更加准确、规范。
二、标准成本法的缺点
1、标准成本的制定难度
- 标准成本的制定需要大量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企业要制定合理的标准成本,需要考虑原材料价格波动、生产工艺变化、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多种因素,在电子行业,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新的生产工艺不断涌现,原材料如芯片等价格也频繁波动,这就使得企业很难制定出长期稳定且准确的标准成本,如果标准成本制定得不合理,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估的有效性。
- 制定标准成本需要多部门协作,它涉及到采购部门提供原材料价格信息、生产部门提供生产工艺和工时信息、工程部门提供技术标准等,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之间可能存在信息沟通不畅或者利益冲突的情况,从而影响标准成本的制定质量,生产部门可能为了自身的绩效评估而夸大生产工时需求,导致标准人工成本过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差异分析的局限性
- 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可能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导致,在分析差异时,很难准确区分哪些是可控因素,哪些是不可控因素,原材料成本差异可能是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突然变化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不可控因素),也可能是采购部门没有合理安排采购计划(可控因素),企业在进行差异分析时,往往难以精确地将责任归咎于某个部门或环节。
- 差异分析是事后的,它只能在实际成本发生后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对于已经发生的成本偏差,虽然能够发现问题,但不能及时预防成本偏差的发生,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因为机器故障导致原材料浪费,增加了实际成本,差异分析只能在事后发现原材料成本的数量差异,而不能在机器故障发生前就进行预防。
3、对企业环境适应性的挑战
- 标准成本法假设生产过程相对稳定,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技术创新和竞争压力,在定制化生产越来越流行的今天,企业需要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生产,生产过程的灵活性大大增加,而标准成本法相对固定的标准成本体系可能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当企业频繁调整生产流程和产品规格时,标准成本需要不断修订,这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 不适用于服务型企业,标准成本法主要是针对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过程而设计的,对于服务型企业,由于其产品(服务)的无形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等特点,很难确定标准成本,一家咨询公司提供的咨询服务,其成本主要包括咨询师的人工成本、办公费用等,但很难像制造业企业那样确定一个标准的服务成本,因为每个咨询项目的复杂程度、所需时间等都有很大差异。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