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数据仓库:面向主题的数据集》
数据仓库的基本特征之一不是面向业务,而是面向主题的,这一特性使得数据仓库区别于传统的操作型数据库,成为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向主题与面向业务的区别
面向业务的数据库主要关注日常的业务操作处理,例如在一个销售业务系统中,数据库会围绕销售订单处理、库存管理、客户信息维护等具体业务流程构建,它侧重于事务处理的高效性,以确保业务流程的顺利进行,如快速记录一笔销售交易、及时更新库存数量等。
而面向主题的数据仓库则是从企业决策分析的需求出发,将不同业务系统中的数据按照主题进行整合,一个企业可能有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多个业务系统,数据仓库会以“销售分析”“财务绩效”“人力资源规划”等主题来组织数据,以销售分析主题为例,它不仅仅包含销售业务系统中的订单数据,还可能整合了来自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的客户分类信息、市场推广系统中的促销活动数据等,这些数据都是围绕“销售分析”这个主题相关的,而不局限于某一个具体的业务操作流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面向主题的数据仓库构建
1、主题确定
主题的确定是构建数据仓库的关键步骤,这需要深入了解企业的决策需求和业务流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可能关心企业整体的运营绩效、市场份额变化、成本控制等主题;而部门经理可能更关注部门内部的业务指标,如销售部门的销售额增长、客户满意度提升等,通过与不同层级的企业人员沟通,明确企业在战略规划、战术决策和操作执行层面的分析需求,从而确定相应的主题。
2、数据整合
一旦主题确定,就需要从各个业务数据源中抽取、转换和加载(ETL)相关数据,在这个过程中,要解决数据的不一致性问题,例如不同业务系统中对客户名称可能存在不同的记录格式,数据仓库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清洗和转换,使其在主题下具有一致性,还要考虑数据的完整性,确保与主题相关的所有关键数据都能被准确地整合进来,在销售分析主题下,不仅要有销售数量和金额数据,还需要有产品信息、销售渠道信息、销售地区信息等,这样才能全面地进行销售分析。
3、数据组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面向主题的数据组织方式与传统数据库有很大不同,它采用一种多维的数据结构,例如以销售分析主题为例,可以构建时间、产品、地区、客户等多个维度,在这种多维数据结构中,数据可以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切片、切块、钻取等操作,以便从不同角度对主题进行分析,企业可以按时间维度查看每个季度的销售情况,按产品维度分析不同产品的销售贡献,按地区维度比较不同地区的销售业绩,或者通过钻取操作深入分析某个地区某类产品的销售细节等。
面向主题的优势
1、支持决策分析
面向主题的数据仓库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全面、深入的支持,由于数据是按照主题整合的,决策者可以快速获取与决策问题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需要在多个业务系统中查找和拼凑,企业在制定市场推广策略时,可以在销售分析主题下,综合分析历史销售数据、客户特征数据、竞争对手数据等,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市场推广方案。
2、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
将数据按照主题组织起来,可以避免数据的分散和冗余,在传统的业务系统中,相同的数据可能会在多个模块或系统中重复存储,不仅浪费存储空间,而且容易导致数据不一致,而数据仓库通过面向主题的整合,使得数据得到更有效的管理和利用,减少了数据管理的复杂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适应企业变化
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和变化,决策需求也会不断变化,面向主题的数据仓库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当企业出现新的业务领域或决策主题时,可以相对容易地在数据仓库中添加新的主题或对现有主题进行调整,当企业开展新的电子商务业务时,可以在数据仓库中增加“电商销售分析”主题,将与电商业务相关的数据整合进来,而不会对原有的销售分析等主题造成太大的影响。
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数据集,这一特性使其在企业决策支持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