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阿里大数据杀熟:洞悉套路,捍卫消费公平》
一、大数据杀熟案例
1、在线旅游平台
- 有用户发现,在某在线旅游平台上,自己经常预订酒店,是该平台的老用户,当他搜索某酒店房间价格时,发现新注册的账号显示的价格比自己的账号低了不少,同一家酒店的同一房型,新用户看到的价格是300元一晚,而老用户看到的价格却是350元一晚,该平台可能是根据用户的历史消费数据,判断老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或者更依赖该平台,所以对老用户提高了价格。
2、电商平台
- 在一些大型电商平台上,也存在类似情况,有消费者反映,自己经常购买某品牌的化妆品,在一次促销活动期间,她发现新用户在平台上购买该化妆品时可以享受满减、赠品等多重优惠,综合下来购买一套化妆品的价格比自己平时购买的价格低很多,而自己作为老用户,在平台上只能享受到很少的折扣,甚至没有赠品,这是因为电商平台根据用户的购买频率、消费金额等数据,对老用户进行了价格歧视。
3、网约车平台
- 某网约车平台被曝出大数据杀熟现象,有乘客发现,在相同的出发地、目的地和出行时间下,自己的账号显示的车费比新用户的要高,新用户从A地到B地的预估车费是20元,而老用户的预估车费可能达到25元,平台可能是通过分析老用户的使用习惯,如老用户更倾向于在高峰时段使用网约车,或者老用户对平台的依赖度较高,从而提高价格。
二、应对阿里大数据杀熟的方法
1、多平台比较
- 消费者不要仅仅依赖阿里旗下的平台进行购物或消费,例如在购买商品时,可以同时查看其他电商平台,如京东、拼多多等,在预订酒店或机票时,除了飞猪(阿里旗下旅游平台),还可以对比携程、去哪儿等平台,通过多平台比较,能够更直观地发现价格差异,避免被单一平台杀熟,如果发现阿里平台的价格明显高于其他平台,就可以选择在其他平台进行消费。
2、清除浏览和消费记录
- 在阿里系平台购物或使用服务之前,可以尝试清除浏览器的cookies或者在手机APP中清除缓存和历史消费记录,因为平台可能会根据这些数据来分析用户的消费习惯和偏好,从而进行价格差异化,例如在淘宝购物时,清除缓存后重新搜索商品,可能会得到相对更公平的价格,不过这种方法可能需要花费一些额外的时间来重新设置一些个性化的功能,如收货地址等。
3、使用不同账号或设备测试
- 如果可能的话,可以使用家人或朋友的账号在阿里平台上进行相同商品或服务的搜索和查询,也可以换用不同的设备,如从手机切换到电脑,或者反之,平台会根据账号的注册信息和设备的使用情况来调整价格,如果发现不同账号或设备之间存在价格差异,就可以向平台反映这种不合理的情况。
4、关注平台促销规则和用户权益保护
- 阿里旗下的各个平台都有自己的促销规则和用户权益保护政策,消费者要仔细阅读这些规则,了解自己的权益,淘宝有价格保护机制,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发现购买的商品降价,可以申请差价补偿,在遇到疑似大数据杀熟的情况时,可以依据平台的政策,向平台客服投诉,要求平台给出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
5、增强自身的隐私保护意识
- 在使用阿里平台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隐私信息授权,不要随意同意平台获取过多不必要的个人信息,如地理位置、通讯录等,因为这些信息也可能被平台用于大数据分析,从而影响价格的设定,可以定期检查自己在平台上的隐私设置,确保自己的隐私信息得到合理的保护。
大数据杀熟是一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作为消费者,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促使像阿里这样的企业遵守商业道德,营造公平的消费环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