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处理:剖析并发可能带来的三类问题及应对之道》
一、并发处理概述
在计算机系统中,并发处理是指多个任务或进程同时执行的情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核处理器的普及以及分布式系统的广泛应用,并发处理变得越来越常见,并发处理并非一帆风顺,它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类:资源竞争问题、死锁问题以及并发访问的数据一致性问题。
二、资源竞争问题
1、资源共享与冲突
- 在并发环境下,多个进程或线程常常需要共享一些资源,如内存、文件、网络连接等,当多个并发实体同时请求对同一资源进行操作时,就会产生资源竞争,多个线程同时试图向一个文件写入数据,假设一个日志记录系统,有多个线程负责将不同模块的日志信息写入同一个日志文件,如果没有合适的并发控制机制,这些线程可能会同时打开文件并尝试写入,导致文件内容混乱。
- 对于内存资源的竞争也很常见,在多线程的程序中,如果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和修改同一个全局变量,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一个简单的计数器程序,多个线程都要对一个全局的计数器变量进行加1操作,由于线程调度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出现一个线程读取计数器的值后,在它还未将加1后的值写回之前,另一个线程也读取了相同的值,最终导致计数器的值增加的次数少于预期。
2、性能影响
- 资源竞争会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当并发实体不断地竞争资源时,可能会导致大量的等待时间,在数据库系统中,如果多个事务同时竞争对某一数据块的锁,未获取到锁的事务就需要等待,这种等待会增加事务的响应时间,降低系统的整体吞吐量。
- 频繁的资源竞争还可能导致上下文切换的增加,当一个线程因为无法获取资源而被阻塞时,操作系统可能会切换到另一个线程执行,上下文切换需要保存和恢复线程的执行状态,这是一个相对耗时的操作,如果资源竞争频繁发生,过多的上下文切换会消耗大量的CPU时间,使得系统的性能大幅下降。
3、解决资源竞争的策略
- 互斥锁(Mutex)是一种常用的解决资源竞争的方法,它可以确保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能够访问被保护的资源,在前面提到的文件写入的例子中,可以为文件操作设置一个互斥锁,当一个线程想要写入文件时,它首先获取锁,完成写入操作后再释放锁,这样其他线程在该线程持有锁期间就无法进行写入操作,从而保证了文件内容的正确性。
- 信号量(Semaphore)也是一种有效的资源管理机制,它可以控制同时访问某一资源的并发实体的数量,对于一个有限的网络连接池,可以使用信号量来控制同时使用网络连接的线程数量,当信号量的值大于0时,表示有可用的资源,线程可以获取资源并将信号量的值减1;当信号量的值为0时,线程需要等待直到有其他线程释放资源。
三、死锁问题
1、死锁产生的原因
- 死锁通常是由于多个并发实体在等待彼此释放资源而产生的,有两个线程T1和T2,以及两个资源R1和R2,T1已经获取了R1资源,并且正在等待获取R2资源;而T2已经获取了R2资源,并且正在等待获取R1资源,在这种情况下,T1和T2都无法继续执行,从而导致死锁。
- 死锁的产生还可能与资源分配顺序不当有关,如果系统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分配资源,就容易出现死锁,在一个多任务的操作系统中,如果不同的进程按照不同的顺序请求磁盘、打印机和内存等资源,就可能出现一些进程相互等待资源的死锁情况。
2、死锁的危害
- 一旦发生死锁,相关的进程或线程将无法继续执行,这会导致系统资源的浪费,这些被死锁的进程可能占用着系统中的重要资源,如内存、CPU时间等,而这些资源无法被其他进程有效利用。
- 死锁还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一些关键系统中,如航空航天控制系统、金融交易系统等,死锁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在金融交易系统中,如果发生死锁,可能会导致交易无法正常进行,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转。
3、死锁的预防和检测
- 死锁预防可以通过破坏死锁产生的四个必要条件(互斥、占有且等待、不可剥夺和循环等待)来实现,可以采用资源预分配策略,要求进程在开始执行之前一次性请求它所需要的所有资源,这样就可以破坏占有且等待条件。
- 死锁检测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系统可以定期地检查系统中的进程状态,判断是否存在死锁,一旦检测到死锁,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解除死锁,如剥夺资源、终止进程等,在操作系统中,可以选择终止一个参与死锁的进程,释放它所占用的资源,从而使其他进程能够继续执行。
四、并发访问的数据一致性问题
1、数据不一致的表现形式
- 在并发环境下,数据一致性问题主要表现为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脏读是指一个事务读取了另一个未提交事务修改的数据,在数据库事务中,事务T1修改了一条记录但尚未提交,事务T2读取了这条被T1修改的记录,而如果T1后来回滚了修改,那么T2读取的数据就是无效的。
- 不可重复读是指一个事务在两次读取同一数据期间,另一个事务修改了该数据,导致第一个事务两次读取的数据不同,事务T1第一次读取某一账户的余额为100元,在T1还未完成操作时,事务T2对该账户余额进行了修改,变为150元,当T1再次读取该账户余额时,就会得到150元,这与第一次读取的结果不同。
- 幻读是指一个事务在按照一定条件查询数据时,另一个事务插入或删除了满足该条件的数据,导致第一个事务再次查询时得到不同的结果,事务T1查询所有年龄大于30岁的员工记录,事务T2在T1查询期间插入了一条年龄大于30岁的新员工记录,当T1再次查询时,就会发现多了一条记录,就像出现了“幻影”一样。
2、维护数据一致性的机制
- 数据库中的锁机制是维护数据一致性的重要手段,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可以使用行级锁、表级锁等,行级锁可以在事务操作某一行数据时,对该行数据进行锁定,防止其他事务对该行数据进行并发修改,表级锁则是对整个表进行锁定,虽然粒度较大,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有效地保证数据一致性。
- 事务隔离级别也是解决数据一致性问题的关键概念,数据库系统通常提供不同的事务隔离级别,如读未提交、读已提交、可重复读和串行化,不同的隔离级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并发性能和数据一致性的要求,读已提交隔离级别可以避免脏读问题,可重复读隔离级别可以避免不可重复读问题,而串行化隔离级别则可以完全避免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问题,但会牺牲一定的并发性能。
并发处理带来的资源竞争、死锁和数据一致性问题是复杂而又相互关联的,在设计和开发并发系统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并采用合适的并发控制机制来确保系统的正确性、性能和可靠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