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机场吞吐量的计算:深入解析与多维度考量》
机场吞吐量的基本概念
机场吞吐量是衡量机场业务规模和繁忙程度的重要指标,它分为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旅客吞吐量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机场进出港旅客的总人数;货邮吞吐量则是同一时期内机场进出港货物和邮件的总重量,以吨为单位。
旅客吞吐量的计算
1、登机旅客计算
- 对于国内航班,当旅客在值机柜台办理登机手续,其信息被录入航空票务系统后,就可以初步计入旅客吞吐量统计范畴,在登机口,工作人员会进行最后的登机确认,此时再次核对旅客人数并将实际登机旅客人数准确记录,这些数据会汇总到机场的运营管理系统中。
- 国际航班由于涉及到出入境手续,统计相对更为复杂,旅客在通过海关、边防检查等程序后,在登机口确认登机时,其人数才被精确统计为该航班的出境旅客人数,这些数据还需要与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等相关国际组织的统计标准相符合,以确保数据在国际范围内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中转旅客计算
- 在大型枢纽机场,中转旅客是旅客吞吐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旅客在机场进行中转时,如果不需要出机场隔离区,其在中转流程中的数据转移相对简单,旅客从一架国内航班转机到另一架国内航班,只要在中转区域完成登机手续转换,就会被计为中转旅客吞吐量。
- 但如果是国际 - 国内或国内 - 国际中转,涉及到不同的安全检查、海关监管等环节,在国际 - 国内中转时,旅客先经过入境检查,然后再进入国内出发流程,每一个环节的数据都要准确对接,确保中转旅客的人数在旅客吞吐量统计中不被重复或遗漏计算。
3、到达旅客计算
- 到达旅客的统计从航班降落到旅客走出飞机开始,在廊桥或摆渡车将旅客运输到候机楼后,旅客通过到达通道,在到达口处会有人员或设备进行人数统计,对于国内到达旅客,这一数据会直接汇总到机场当日的旅客吞吐量统计中;对于国际到达旅客,在经过边防检查、行李提取等环节后,最终统计的到达旅客人数也会准确计入。
货邮吞吐量的计算
1、货物运输流程与统计起点
- 货物和邮件在进入机场货站时就开始了统计流程,当货物由托运人交付给机场货运代理或航空公司货运部门时,会进行称重、安检、贴标等操作,货物的重量和相关信息被记录下来,这是货邮吞吐量计算的初始数据。
- 对于邮件,邮政部门将邮件集中运送到机场邮政处理中心,同样进行称重、分类等操作,其重量数据被计入机场货邮吞吐量统计的一部分。
2、货物在机场内的转运与统计
- 在机场货站内,货物可能会因为航班安排、仓储等原因进行转运,每一次转运过程中的货物重量都要准确记录,以确保在不同阶段货物重量的变化(如装卸过程中的损耗、临时增加的包装重量等)都能被合理考虑。
- 当货物被装上飞机时,飞机载货清单上的货物重量数据是一个关键统计点,这个数据需要与货站最初记录的数据以及在转运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核对,以保证货邮吞吐量统计的准确性。
3、到达货物统计
- 当航班到达目的地机场后,货物和邮件被卸下飞机,在经过机场货站的分拣、交付等流程时,再次称重核对,这个最终的重量数据与出发时的记录数据相结合,用于准确计算该货物在本次运输过程中的货邮吞吐量贡献。
特殊情况对机场吞吐量计算的影响
1、航班延误与取消
- 航班延误时,旅客和货物的等待会对统计产生影响,对于旅客,虽然登机时间推迟,但只要最终完成旅行,仍然按照正常的旅客吞吐量计算方式计入,在统计时段(如日、月、年统计)内,航班延误可能会导致旅客流量在某一时间段内的集中,影响机场对旅客流量的实时管理和预测。
- 对于货物,航班延误可能需要重新安排仓储等操作,如果货物在延误期间有额外的处理,如重新安检、更换包装等,这些操作涉及的重量变化需要准确记录,以确保货邮吞吐量计算的准确性,当航班取消时,旅客可能会被改签,改签后的旅客人数仍然计入旅客吞吐量,但要准确记录改签信息,以避免重复计算,货物则需要重新安排运输,其重新运输时的重量和相关数据同样要准确统计。
2、共享航班
- 在共享航班的情况下,旅客和货物可能由不同的航空公司代码共享运营,对于旅客吞吐量,按照实际乘坐航班的旅客人数统计,无论是主运营航空公司还是共享代码的航空公司,都要将旅客数据准确汇总到机场吞吐量统计中。
- 对于货邮吞吐量,货物的所有权和运输责任虽然可能在不同航空公司之间分配,但按照货物实际的运输重量和在机场的操作流程进行统计,确保共享航班下货邮吞吐量数据的准确性。
机场吞吐量的计算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涉及到机场运营的各个环节、多种运输类型以及特殊情况的处理,准确的机场吞吐量计算对于机场的规划、资源配置、服务质量评估以及在航空运输市场中的地位评估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