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数据仓库开发模式全解析
自顶向下开发模式
1、概念与特点
- 自顶向下开发模式是从企业的整体业务需求出发,先构建企业级的数据仓库,这种模式强调数据仓库的整体性和一致性规划,在开始阶段,就会对企业的业务流程、数据来源以及数据的最终用途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于一个大型制造企业,会先确定企业整体的生产、销售、财务等各部门数据如何在一个统一的数据仓库框架下进行整合。
- 它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规划性,在设计阶段就会定义好数据仓库的整体架构,包括主题域的划分、数据模型(如星型模型或雪花模型)的选择等,在银行业务数据仓库建设中,可能会先划分出客户、账户、交易等主题域,然后基于这些主题域构建统一的数据模型,这种模式注重数据的集成性,能够确保各个子系统的数据在企业级层面上的一致性。
2、适用场景与优缺点
- 适用场景:适用于企业业务相对稳定,对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要求较高的情况,大型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等,它们的业务流程相对规范,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关联紧密,通过自顶向下的开发模式,可以有效地整合不同业务线条的数据,如储蓄业务、信贷业务、保险理赔业务等的数据,为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提供统一的数据支持。
- 优点:
- 数据一致性好,由于是从整体规划开始,各个数据集市或子系统的数据定义和标准是统一制定的,避免了数据的不一致性,在企业级数据仓库中对客户信息(如客户ID、客户名称等)的定义是唯一的,这样在不同部门使用数据时不会出现客户信息混乱的情况。
- 可扩展性强,在整体架构下,可以方便地添加新的主题域或数据集市,当企业开展新的业务,如推出新的金融产品时,可以在已有的数据仓库框架内增加相关的数据模块,而不会破坏整个数据仓库的结构。
- 缺点:
- 开发周期长,由于需要全面分析企业的业务需求,从整体上构建数据仓库,涉及到众多部门和复杂的业务流程,前期的规划和设计工作耗时较长,对于一个跨国企业集团,要整合全球范围内的业务数据,可能需要花费数年时间进行需求调研、架构设计等工作。
- 对项目团队要求高,项目团队需要对企业的整体业务有深入的了解,包括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数据来源和数据关系等,还需要具备很强的架构设计能力,能够构建出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数据仓库架构。
自底向上开发模式
1、概念与特点
- 自底向上开发模式是从企业的各个业务部门或数据源的需求出发,先构建独立的数据集市,然后逐步集成构建企业级数据仓库,这种模式以解决部门的具体业务问题为导向,企业的销售部门为了更好地分析销售数据,提高销售业绩,会先构建自己的数据集市,包含销售订单、客户购买记录、销售人员业绩等数据。
- 它的特点是灵活性高,各个部门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快速地构建数据集市,不需要等待企业级数据仓库的整体规划完成,而且在数据集市的构建过程中,可以根据部门内部的实际业务情况采用合适的数据模型和技术手段,市场部门的数据集市可能更注重数据的可视化展示,以方便市场人员快速分析市场趋势,而技术部门的数据集市可能更关注数据的挖掘和算法应用。
2、适用场景与优缺点
- 适用场景:适用于企业业务变化较快,各部门有独立的数据需求且希望快速得到数据支持的情况,在互联网企业中,各个业务团队(如电商业务团队、社交媒体业务团队等)的业务发展迅速,需要及时分析自身业务数据来做出决策,每个业务团队可以先构建自己的数据集市,满足自身业务的数据分析需求,如分析用户的购买行为、社交互动情况等。
- 优点:
- 开发速度快,由于是从部门需求出发,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企业级规划,各部门可以独立快速地构建数据集市,满足自身的业务需求,一个新成立的营销部门为了分析营销活动的效果,可以在短时间内(可能几周或几个月)构建起自己的数据集市,获取营销活动相关的数据并进行分析。
- 针对性强,数据集市是根据部门的特定业务需求构建的,能够很好地满足部门内部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需求,研发部门的数据集市可以针对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如代码缺陷率、开发周期等数据,为提高研发效率提供数据支持。
- 缺点:
- 数据一致性难以保证,由于各个数据集市是独立构建的,在数据定义、数据标准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当需要集成这些数据集市构建企业级数据仓库时,可能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的问题,不同部门对客户的分类标准可能不同,一个部门可能按照客户的购买金额分类,另一个部门可能按照客户的地域分类,这会给企业级数据集成带来困难。
- 集成难度大,随着企业的发展,需要将各个数据集市集成到企业级数据仓库时,由于前期缺乏统一的规划,可能会面临数据模型不兼容、数据转换复杂等问题,不同数据集市采用了不同的数据存储技术(如有的用关系型数据库,有的用非关系型数据库),在集成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转换和整合工作。
混合开发模式
1、概念与特点
- 混合开发模式结合了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开发模式的优点,在项目初期,会进行一定程度的企业级整体规划,确定企业数据仓库的总体架构和主题域框架,确定企业的数据仓库将包含财务、人力资源、生产运营等几个主要的主题域,针对各个主题域内的具体业务需求,采用自底向上的方式构建数据集市或子数据仓库。
-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既考虑了企业数据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又兼顾了部门的个性化需求和快速开发的要求,在混合模式下,企业可以在保证数据仓库整体架构合理的前提下,灵活地满足各个部门的业务数据需求,在企业的生产运营主题域下,不同的生产车间或产品线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数据特点构建自己的数据集市,同时这些数据集市又遵循企业级数据仓库在生产运营主题域方面的统一数据标准和架构要求。
2、适用场景与优缺点
- 适用场景:适用于大多数企业,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大、业务复杂且既有稳定的核心业务又有快速发展的新兴业务的企业,大型制造企业既有传统的生产制造业务,又有新兴的智能制造业务(如工业互联网应用等),通过混合开发模式,可以在整合传统生产数据(如生产计划、物料管理等数据)的同时,快速构建新兴业务的数据集市,满足智能制造业务对数据分析的快速需求。
- 优点:
- 平衡了数据一致性和开发速度,通过企业级的整体规划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在主题域框架下各个部门构建数据集市又提高了开发速度,企业的财务部门可以按照企业级数据仓库对财务主题域的规划,快速构建自己的数据集市,同时保证与其他部门(如审计部门)在财务数据方面的一致性。
- 可逐步推进数据仓库建设,企业可以先从核心业务或需求迫切的部门开始构建数据集市,然后逐步扩展到其他业务领域,最终形成完整的企业级数据仓库,这种逐步推进的方式降低了项目的风险,企业可以先构建销售和客户服务相关的数据集市,在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后,再构建生产和供应链相关的数据集市。
- 缺点:
- 项目管理复杂,由于涉及到两种开发模式的结合,项目的规划、协调和管理难度较大,需要在企业级规划和部门级开发之间找到平衡,确保各个部门的数据集市建设符合企业级数据仓库的整体架构要求,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沟通和协调企业的IT部门(负责企业级规划)和各个业务部门(负责数据集市建设)之间的关系。
- 对技术架构要求高,混合模式需要一个能够支持多种开发方式和数据集成的技术架构,需要能够兼容不同的数据存储技术(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等),同时还要能够实现不同数据集市之间的数据转换和整合,这对企业的技术实力和技术选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