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建筑垃圾资源化可采用的处置模式包括以下几种:
一、直接利用模式
1、场地回填与垫高
-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建筑垃圾如渣土、碎石等可直接用于场地的回填和垫高,例如在建设大型工业园区或者新的住宅区域时,场地往往需要进行平整处理,原本需要从外部运输大量的土石材料,而建筑垃圾中的符合要求的土石成分则可以替代,这不仅减少了建筑垃圾的外运量,还节省了从外部获取土石材料的成本,包括运输成本和购买成本等,对于一些地势较低的地区,建筑垃圾的回填可以有效改善场地的地势条件,为后续的建设奠定基础。
2、道路基层铺设
- 经过简单处理后的建筑垃圾,如破碎后的混凝土块、砖块等,可以作为道路基层的铺设材料,在道路建设中,基层是承受路面荷载的重要结构层,将建筑垃圾加工成合适粒径的颗粒,按照一定的级配与水泥等结合料混合后,可以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稳定性的基层材料,与传统的基层材料相比,使用建筑垃圾可以降低对天然石料的依赖,建筑垃圾中的某些成分,如混凝土中的粗骨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强度,经过处理后能够很好地满足道路基层的力学性能要求,这一利用方式在城市道路的改造和乡村道路的建设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二、再生建材生产模式
1、再生混凝土生产
- 建筑垃圾中的废弃混凝土是生产再生混凝土的主要原料,通过专门的破碎设备将废弃混凝土破碎、筛分,去除其中的杂质如钢筋、木材等,得到再生骨料,再生骨料与水泥、水、外加剂等按照一定的配合比混合搅拌,就可以制成再生混凝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再生骨料的性能进行深入研究,由于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在物理性能上存在差异,如孔隙率较高、吸水性较强等,所以在配合比设计时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可以适当增加水泥用量或者采用特殊的外加剂来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再生混凝土可以用于制作建筑结构构件,如梁、板、柱等,也可以用于制作非承重结构构件,如墙体砌块、地面砖等,在建筑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再生砖生产
- 废弃的砖块、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可以用来生产再生砖,将这些建筑垃圾破碎后,加入适量的粘结剂,如水泥、石灰等,经过成型、养护等工艺就可以制成再生砖,再生砖的种类多样,包括实心砖、多孔砖和空心砖等,与传统的粘土砖相比,再生砖具有环保、节能的优点,它可以减少对粘土资源的开采,保护土地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利用了建筑垃圾,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再生砖的性能可以满足建筑工程的基本要求,在墙体砌筑、基础建设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应用。
3、再生骨料制备与应用于预拌砂浆
- 建筑垃圾处理后得到的再生骨料可以用于预拌砂浆的生产,预拌砂浆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它包括砌筑砂浆、抹面砂浆等,再生骨料在预拌砂浆中的应用需要考虑其颗粒形状、粒径分布等因素,通过调整再生骨料的比例和配合其他原材料,可以生产出性能优良的预拌砂浆,在砌筑砂浆中使用再生骨料,可以在保证墙体砌筑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建筑废弃物的利用率,在抹面砂浆中使用再生骨料,经过适当的处理和配合比优化,可以使抹面效果良好,表面平整、光滑,满足建筑装饰的要求。
三、综合利用模式
1、建筑废弃物综合处理厂
- 建立建筑废弃物综合处理厂是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模式,在综合处理厂内,采用多种处理技术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处理,首先进行分拣,将建筑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如金属、木材、塑料等分离出来进行回收利用,对于剩余的土石、混凝土、砖块等成分,根据其性质分别进行处理,将混凝土块破碎制成再生骨料,将砖块加工成再生砖原料等,综合处理厂还可以对建筑垃圾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处理,如含有油漆、化学物质的废弃建筑材料,通过特殊的处理工艺使其无害化,综合处理厂可以与周边的建筑企业、建材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产业链,将处理后的再生产品直接供应给建筑企业用于工程建设,或者供应给建材企业进一步加工成建筑材料,实现建筑垃圾的全链条资源化利用。
2、与城市建设规划相结合的利用模式
-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要与城市建设规划相结合,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有大量的建筑垃圾产生,可以根据城市建设的需求,将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利用纳入城市规划的范畴,在城市的新城区建设中,可以规划专门的区域使用由建筑垃圾制成的再生建材,在城市的公园、绿地建设中,可以利用建筑垃圾进行地形塑造、景观小品的制作等,在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中,经过处理的建筑垃圾可以用于制作透水性材料,如透水性砖、透水性混凝土等,用于城市道路、广场等的铺设,提高城市的雨水渗透能力,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不同的处置模式,可以将建筑垃圾转化为有用的建筑材料和资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降低建筑工程成本,同时减轻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