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数据库中数据仓库的四大特点》
一、面向主题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按照主题进行组织的,这与传统的操作型数据库有着本质区别,操作型数据库主要是面向事务处理,例如银行的储蓄系统,重点关注的是每一笔存款、取款、转账等日常操作事务的记录与处理,而数据仓库的面向主题特性,则是从分析决策的需求出发,将不同数据源中的数据按照特定的主题进行整合。
在一个零售企业的数据仓库中,可能会有“销售主题”,这个主题下的数据涵盖了与销售相关的各个方面,包括不同地区的销售数据、不同产品类别的销售数据、不同时间段的销售数据,以及与销售相关联的顾客信息、促销活动对销售的影响等,这种按照主题组织数据的方式,使得数据仓库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企业的管理层可以方便地从销售主题中获取所需信息,分析销售趋势、评估市场策略的有效性,而不必从众多分散的业务系统中去拼凑数据。
面向主题也有助于提高数据的理解性和易用性,对于数据分析人员来说,他们可以更清晰地定位到与特定分析需求相关的数据,减少在数据海洋中寻找有用信息的时间和精力消耗,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新的主题可以方便地在数据仓库中构建,以适应不断演变的决策需求。
二、集成性
数据仓库的数据集成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它需要整合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在一个大型企业中,数据可能来源于多个业务系统,如销售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在数据格式、编码方式、数据语义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销售管理系统中记录的产品编码可能是按照销售部门自己的规则设定的,而库存管理系统中的产品编码则可能遵循另一种规则,数据仓库要将这些不同的数据集成起来,就需要进行数据清洗、转换等操作,数据清洗是去除数据中的错误数据、重复数据等,而数据转换则是将不同格式、编码的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格式和编码,使得数据在语义上保持一致。
数据仓库的集成还包括对数据的综合汇总,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各个数据源的数据堆积在一起,而是要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更有价值的综合信息,将每日的销售数据汇总成月度、季度、年度的销售数据,计算不同产品的销售增长率等,这种集成性使得企业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业务运营状况,避免因为数据分散在各个系统中而导致的信息孤岛问题,为企业的全面决策提供准确、完整的数据基础。
三、时变性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性,这主要体现在数据的历史记录保存和定期更新上,数据仓库会记录数据的历史版本,这对于分析业务的发展趋势、对比不同时期的业务状况至关重要。
企业可以通过查看多年的销售数据来分析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从早期的销售数据中可以看到产品刚推出时的市场接受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察销售量的增长、平稳或下降趋势,以及不同时期市场竞争对销售的影响等,这种历史数据的保存使得企业能够进行深入的时间序列分析,挖掘隐藏在时间维度中的业务规律。
数据仓库需要定期更新数据,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开展,新的数据不断产生,这些新数据需要及时纳入数据仓库,每天的销售业务会产生新的销售记录,库存的出入库操作会产生新的库存数据,这些新的数据都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更新到数据仓库中,更新的频率可以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而定,有的企业可能需要实时更新数据仓库中的部分关键数据,而对于一些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数据,可以采用定期(如每周、每月)更新的方式。
四、非易失性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非易失性的,这意味着数据一旦进入数据仓库,就不会轻易被修改或删除,与操作型数据库不同,操作型数据库需要频繁地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操作以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而数据仓库主要是用于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企业经过长时间积累的宝贵财富,这些数据反映了企业的历史发展轨迹和业务运营状况,即使在数据出现错误的情况下,通常也不会直接在数据仓库中进行修改,而是通过在数据源端进行修正后,重新将正确的数据集成到数据仓库中,这种非易失性保证了数据仓库中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数据分析人员可以基于稳定的数据进行长期的、复杂的分析研究,在研究企业多年来的财务状况时,如果数据经常被修改或删除,就无法准确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发展历程,也难以得出可靠的分析结论,非易失性也有助于数据仓库进行数据追溯,在需要对历史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复查或者进行数据审计时,可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