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狐家游戏

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的区别,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

欧气 4 0

《持续集成与持续交付:差异与协同,助力高效软件开发流程》

一、持续集成(CI)

持续集成是一种软件开发实践,强调开发人员频繁地将代码集成到共享的代码库中。

1、核心目的

- 尽早发现集成问题,在开发过程中,不同开发人员编写的代码模块需要协同工作,如果每个开发人员独自开发很长时间后才进行集成,那么集成时可能会出现大量的冲突和错误,一个开发人员修改了某个函数的接口,而另一个开发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基于旧接口进行开发,当集成时就会出现编译错误或者运行时的逻辑错误,通过持续集成,开发人员每天甚至每小时都进行代码集成,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这些接口不匹配、函数调用错误等问题。

- 建立快速的反馈机制,当开发人员提交代码到共享代码库时,持续集成服务器会自动构建和测试代码,如果测试失败,开发人员能够迅速得到反馈,从而及时定位和修复问题,这种快速反馈有助于保持开发的节奏,避免问题在代码库中积累,减少后期调试的难度和成本。

2、实现方式

- 通常借助版本控制系统(如Git),开发人员从代码库中获取最新代码,在本地进行开发后,将代码提交回代码库,持续集成服务器(如Jenkins、Travis CI等)会监控代码库的变化,一旦检测到新的提交,就会自动拉取代码,执行构建任务(包括编译代码、下载依赖等),然后运行一系列的自动化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等),在一个Java项目中,持续集成服务器会在检测到新提交后,使用Maven或Gradle工具构建项目,然后运行Junit编写的单元测试用例。

3、涉及的范围

- 主要聚焦于代码的集成和基本的测试验证,它确保代码在基本层面上能够正确编译和运行,并且各个模块之间的集成没有明显的问题,在一个包含前端和后端开发的Web项目中,持续集成会验证前端代码和后端API的调用是否能够正常通信,数据的传递是否正确,但可能不会涉及到将应用部署到生产环境的操作。

二、持续交付(CD)

持续交付是在持续集成的基础上,将集成后的代码自动部署到测试环境、预生产环境等,确保软件始终处于可发布状态。

1、核心目的

- 提高软件的发布效率,在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中,从代码编写完成到最终发布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包括手动部署到多个环境、进行各种手动测试等,持续交付通过自动化的部署流程,能够快速将经过测试的代码部署到不同环境,大大缩短了发布周期,一个互联网应用的开发团队,如果采用持续交付,能够在修复一个小的功能缺陷后,快速将更新后的版本部署到测试环境进行验证,然后在验证通过后迅速部署到生产环境,及时为用户提供修复后的功能。

- 降低发布风险,由于持续交付过程中,代码经过了多个环境的自动化部署和测试,在进入生产环境之前已经经过了充分的验证,在预生产环境中,可以模拟生产环境的流量和负载情况,对软件进行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等,这样在发布到生产环境时,出现问题的概率大大降低。

2、实现方式

- 持续交付建立在持续集成的管道之上,在持续集成完成构建和测试后,持续交付的工具(如Ansible、Docker等)会将软件包部署到不同的环境中,以Docker为例,在持续集成构建出一个包含应用的Docker镜像后,持续交付流程会将这个镜像推送到测试环境的Docker容器中运行,进行进一步的测试,之后,再根据需要将镜像部署到预生产环境和生产环境。

- 还涉及到环境配置管理,不同的环境(测试环境、预生产环境、生产环境)可能有不同的配置参数,持续交付需要确保在不同环境中正确地应用这些配置,在测试环境中,数据库可能使用的是测试数据,而在生产环境中是真实的业务数据,持续交付要能够准确地切换这些配置。

3、涉及的范围

- 涵盖了从代码集成到最终发布的整个流程,包括将软件部署到多个不同的环境(测试、预生产、生产等)以及在这些环境中的各种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它不仅仅关注代码本身,还关注软件在不同环境中的运行状态和表现,确保软件在各个方面都满足发布的要求。

三、持续集成与持续交付的区别

1、流程阶段

- 持续集成主要集中在开发阶段,是开发人员频繁集成代码并进行基本测试的过程,它是软件开发流程中的早期环节,重点在于确保代码的集成正确性,在一个敏捷开发团队中,开发人员每天进行多次持续集成操作,保证自己编写的代码能够与团队其他成员的代码正确集成。

- 持续交付则贯穿从开发到发布的整个流程,在持续集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代码部署到多个环境并进行全面测试,确保软件可以随时发布,它涉及到更多的后期环节,如环境部署、不同环境下的测试等。

2、目标侧重点

- 持续集成侧重于快速发现代码集成过程中的问题,通过频繁的集成和自动化测试,保证代码库的整体健康性,它的目标是让开发团队能够高效地协同工作,避免因为代码集成问题导致的开发停滞。

- 持续交付的目标是确保软件的可发布性,通过自动化的部署和全面的测试,将软件从一个可集成的状态推进到一个随时可以发布到生产环境的状态,它更关注软件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和最终的发布质量。

3、对环境的依赖程度

- 持续集成对环境的依赖相对较小,主要关注代码在本地开发环境或者简单构建环境中的编译和基本测试,在持续集成过程中,可能只需要确保代码能够在一个标准的开发容器或者构建服务器上正确构建和运行单元测试。

- 持续交付高度依赖不同的环境,包括测试环境、预生产环境和生产环境等,它需要在不同环境中进行软件的部署、配置和测试,以确保软件在各种实际场景下都能正常运行,在将软件部署到生产环境时,需要考虑生产环境的服务器配置、网络设置、安全策略等因素,这些都是持续交付需要处理的复杂环境相关的问题。

4、自动化程度与范围

- 持续集成的自动化主要集中在代码构建和基本测试方面,开发人员提交代码后,持续集成服务器自动进行代码拉取、构建和运行单元测试等操作。

- 持续交付的自动化范围更广,除了包含持续集成的自动化内容外,还包括自动化的环境部署、在不同环境中的自动化测试以及将软件自动发布到生产环境(如果满足发布条件)等操作,持续交付可以实现根据测试结果自动将软件部署到下一个环境,如从测试环境自动部署到预生产环境。

四、持续集成与持续交付的协同关系

1、持续集成是持续交付的基础

- 持续集成所提供的稳定的代码集成和基本测试结果是持续交付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如果持续集成过程中代码存在大量的编译错误或者基本功能测试不通过,那么持续交付将无法进行后续的部署和更全面的测试操作,在一个大型的企业级软件项目中,如果持续集成过程中经常出现代码冲突导致构建失败,那么持续交付的流程就会被中断,无法将软件部署到测试环境进行进一步的测试。

2、持续交付扩展了持续集成的成果

- 持续交付在持续集成的基础上,通过自动化的部署和更全面的测试,将软件推向可发布的状态,持续集成确保了代码的基本正确性,而持续交付则进一步验证了软件在不同环境中的适用性和质量,持续集成完成了代码的单元测试和简单的集成测试,持续交付则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并将软件部署到不同环境,使软件从一个开发中的状态转变为一个可以随时发布的产品。

在现代软件开发中,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都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方法,企业和开发团队通过合理运用这两种方法,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质量和可靠性,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软件产品。

标签: #持续集成 #持续交付 #区别 #流程

黑狐家游戏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