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上云流程及非企业上云优势的辨析》
一、企业上云的流程
企业上云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通常包含以下几个主要流程:
1、需求评估阶段
- 企业首先要对自身的业务需求进行全面的梳理,这包括业务的类型,例如是生产型企业的制造业务、销售型企业的销售与客户管理业务,还是服务型企业的服务交付业务等。
- 确定业务的规模,如企业的用户数量、交易数量、数据量等,一家电商企业需要评估每天的订单量、活跃用户数以及商品数据量等。
- 分析业务的增长预期,考虑未来几年业务可能的扩张速度、新业务的开展计划等,这有助于确定上云资源的可扩展性需求。
2、云服务选型阶段
- 根据需求评估的结果,企业开始筛选适合的云服务提供商,需要考虑云服务提供商的信誉、市场口碑、技术实力等因素。
- 比较不同云服务提供商的产品和服务,包括计算资源(如虚拟机配置、容器服务等)、存储资源(如对象存储、块存储的类型和容量等)、网络资源(如带宽、网络安全功能等)。
- 还要考察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增值服务,如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案、灾难恢复能力、技术支持服务等,一些企业可能需要7×24小时的技术支持,以确保业务的连续性。
3、数据迁移与应用部署阶段
- 在确定云服务提供商后,企业需要将本地的数据迁移到云端,这需要制定详细的数据迁移计划,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对于大型企业的海量数据,可能需要采用分阶段、增量式的数据迁移方式。
- 企业要将现有的应用程序部署到云端环境,这可能涉及到对应用程序的适配性调整,以确保在云环境中能够正常运行,一些依赖于特定硬件设备的应用可能需要进行重新架构,以适应云平台的虚拟环境。
4、测试与优化阶段
- 对迁移到云端的应用和数据进行全面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确保应用的各项功能在云环境中正常运行;性能测试,检查应用在云环境中的响应速度、处理能力等是否满足业务需求。
- 根据测试结果对云环境的配置进行优化,如果发现某个应用在高并发情况下响应缓慢,可以调整云服务器的计算资源分配或者优化数据库的配置等。
5、安全与合规性保障阶段
- 企业要确保在云环境中的数据安全,这包括设置合理的访问控制策略,如用户身份认证、权限管理等,要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无论是在传输过程中还是在存储状态下。
- 满足相关的合规性要求,如对于一些特定行业(金融、医疗等),需要遵守行业的监管规定,云服务提供商要能够提供相应的合规性证明,企业自身也要建立内部的合规性管理机制。
6、持续管理与监控阶段
- 建立对云环境的持续管理机制,包括资源的监控与管理,实时监测云资源的使用情况,如计算资源的利用率、存储容量的剩余量等,以便及时调整资源配置,避免资源浪费或不足。
- 对云环境中的应用和业务进行性能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通过监控应用的响应时间、错误率等指标,提前采取措施防止业务中断或用户体验下降。
二、企业上云并非带来的优势(即企业上云可能面临的挑战或并非普遍优势的情况)
1、安全与隐私风险方面
- 虽然云服务提供商通常会强调他们的安全措施,但企业数据存储在云端仍存在一定风险,数据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分离,企业将数据交给云服务提供商后,尽管有合同和协议约束,但仍然担心数据被不当使用或泄露,云服务提供商的内部员工可能存在违规操作的风险,尽管这种情况可能很少发生,但一旦发生,企业的数据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 网络安全威胁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云环境是多租户共享的,一个租户的安全漏洞可能会被黑客利用来攻击其他租户,当某个企业的应用存在SQL注入漏洞时,黑客可能通过这个漏洞获取该企业的数据,甚至可能通过云平台的网络架构蔓延到其他企业的系统中。
- 在隐私保护方面,企业的数据可能会受到云服务提供商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的影响,不同国家对于数据隐私的定义和保护程度不同,如果云服务提供商所在国家的隐私法规较为宽松,企业的数据隐私可能无法得到充分保障,一些国外的云服务提供商可能会按照其本国法律要求将企业数据提供给相关机构,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可接受的风险。
2、成本管理方面
- 企业上云并不一定意味着成本的绝对降低,虽然云服务提供商通常提供按需付费的模式,但如果企业对自身需求评估不准确,可能会导致成本超支,企业在业务高峰期没有准确预估所需的计算资源,临时增加资源可能会面临更高的价格。
- 云服务的长期成本也需要谨慎考虑,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如果一直依赖云服务,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发现总体成本高于自行构建和维护数据中心的成本,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企业,其自身的数据中心建设已经较为完善,上云后可能还需要承担云服务的费用以及与本地数据中心的整合成本等。
- 隐藏成本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数据迁移到云端可能需要额外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云服务提供商可能会收取一些额外的费用,如数据传输费用、存储超量费用等,如果企业没有提前规划好,这些隐藏成本可能会使上云的成本效益大打折扣。
3、定制化与灵活性方面
- 尽管云服务提供商提供了一定的可定制化选项,但对于一些具有特殊业务需求的企业来说,可能仍然无法满足其高度定制化的要求,一些企业的生产流程管理系统是基于独特的业务逻辑构建的,云平台现有的解决方案可能无法完全适配,需要企业进行大量的二次开发,这增加了企业的开发成本和时间成本。
- 在灵活性方面,企业可能会受到云服务提供商的限制,云服务提供商的平台升级、维护等操作可能会影响企业的业务,云服务提供商进行系统升级时,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应用短暂停机,对于一些对业务连续性要求极高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企业如果想要更换云服务提供商,可能会面临数据迁移困难、应用重新适配等问题,导致灵活性受限。
4、性能与可靠性方面
- 云环境的性能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网络带宽是一个关键因素,如果云服务提供商的网络出现拥堵,企业的应用性能将会受到影响,在电商促销活动期间,如果云服务提供商的网络带宽不足,可能会导致用户访问企业电商网站时出现加载缓慢甚至无法访问的情况。
- 云服务提供商的硬件故障也可能影响企业业务的可靠性,尽管云服务提供商通常有冗余措施,但在极端情况下,如大规模的硬件故障或者自然灾害影响到云数据中心时,企业的业务可能会中断,与企业自己构建和维护的数据中心相比,企业对于云数据中心的硬件维护和故障排除的控制力较弱,这可能会导致业务恢复时间较长。
5、合规性与监管方面
- 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合规性要求,企业上云需要确保云服务提供商能够满足这些要求,金融行业需要遵守严格的金融监管规定,如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审计要求等,如果云服务提供商无法提供符合金融监管要求的服务,企业可能面临合规风险。
- 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于数据存储的地理位置有要求,企业上云时需要确保云服务提供商的数据中心位于符合要求的地理位置,某些政府部门要求数据必须存储在本国境内,如果云服务提供商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企业将无法使用该云服务,或者面临违反监管规定的风险。
企业上云虽然有诸多潜在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需要企业谨慎考虑的风险和挑战,在决定是否上云以及如何上云时,企业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