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治理全解析:要素与集成方式》
一、数据治理的要素及关系
(一)数据治理的要素
1、数据标准管理
- 数据标准是数据治理的基础,它明确规定了数据的格式、编码规则、数据类型等,在金融领域,对于客户的身份信息,姓名的格式可能规定为中文汉字,性别编码为特定的数字或字母表示,统一的数据标准有助于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不同部门或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能够更加顺畅,避免因数据格式不一致而导致的理解偏差和处理错误。
- 数据标准管理涉及标准的制定、发布、维护和监督执行,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行业规范以及法律法规要求来制定合适的数据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对数据的要求,确保标准的全面性和可行性。
2、数据质量管理
- 数据质量是数据治理的核心目标之一,高质量的数据应该具备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时效性等特征,在电商平台中,商品的库存数量必须准确反映实际的库存情况,商品的描述信息要完整,不同页面显示的商品价格要保持一致,并且价格信息要及时更新。
- 为了保证数据质量,需要进行数据质量的评估、监控和改进,通过建立数据质量指标体系,对数据进行定期的检测,及时发现数据中的问题,如数据缺失、数据错误等,然后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如数据清洗、数据修复等操作。
3、元数据管理
-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它包含数据的定义、来源、用途、关系等信息,在一个大型企业中,存在众多的业务系统和数据库,元数据管理有助于梳理数据资产,清晰地了解数据的脉络,知道某个报表中的数据是从哪些数据表中提取出来的,这些数据表之间的关联关系如何等。
- 元数据管理包括元数据的采集、存储、维护和查询等功能,有效的元数据管理能够提高数据的可理解性和可管理性,为数据治理的其他方面提供支持,如数据标准管理可以基于元数据来定义标准,数据质量管理可以利用元数据来确定质量评估的对象和规则。
4、主数据管理
- 主数据是企业中核心的、关键的业务数据,如客户、供应商、产品等数据,主数据管理旨在确保这些关键数据在企业各个系统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以客户数据为例,企业可能有销售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等多个系统都涉及客户数据,主数据管理要保证在这些系统中客户的基本信息(如姓名、联系方式等)是一致的。
- 主数据管理涉及主数据的识别、整合、清洗、分发等流程,通过建立主数据管理系统,对主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为企业的业务运营提供准确、一致的核心数据支持。
(二)要素之间的关系
这些数据治理的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数据标准管理为数据质量管理、元数据管理和主数据管理提供了规范和准则;数据质量管理依赖于数据标准管理的规范,同时元数据管理为数据质量的评估和监控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主数据管理的效果也直接影响数据质量,元数据管理为数据标准管理、数据质量管理和主数据管理提供了数据的描述信息,是理解和管理其他数据治理要素的基础,主数据管理在遵循数据标准的前提下,借助元数据管理的成果,保障核心数据的质量,而高质量的主数据又有助于整体数据质量的提升。
二、数据治理的集成方式
(一)ETL(Extract,Transform,Load)集成
1、数据抽取
- 在ETL集成方式中,数据抽取是第一步,它从不同的数据源(如数据库、文件系统等)中获取数据,企业可能有一个旧的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着历史销售数据,还有一些以Excel文件形式存在的临时销售报表,ETL工具可以从这些不同的数据源中抽取数据,抽取的数据可能是全量抽取,也可能是增量抽取,全量抽取适用于数据量较小或者需要一次性迁移所有数据的情况;增量抽取则适用于数据量较大且只需要获取新增或修改数据的情况。
2、数据转换
- 抽取到的数据往往不能直接用于目标系统,需要进行转换,数据转换包括数据格式的转换、数据清洗、数据集成等操作,将日期格式从“yyyy - mm - dd”转换为“dd/mm/yyyy”,对数据中的重复记录进行清洗,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同一客户的信息进行集成整合等,数据转换是ETL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确保了数据在进入目标系统时符合目标系统的要求。
3、数据加载
- 经过转换的数据最终被加载到目标系统中,如数据仓库、数据湖等,加载方式可以是直接加载,也可以是批量加载,在加载过程中,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加载到数据仓库时,要保证数据按照预先定义的表结构和数据模型进行存储,并且数据的加载过程不会导致数据丢失或损坏。
(二)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集成
1、API的类型
- REST API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API类型,它基于HTTP协议,使用简单的URL来表示资源,通过不同的HTTP方法(如GET、POST、PUT、DELETE)来操作资源,一个电商平台的REST API可以通过GET方法获取商品信息,通过POST方法创建新的订单等,SOAP API也是一种常见的API类型,它基于XML格式,具有严格的消息结构和协议规范,常用于企业级的系统集成。
2、API集成的优势
- API集成具有松耦合、可扩展性强等优点,不同的系统通过API进行集成时,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相对较弱,只要API接口保持稳定,各个系统可以独立进行升级和维护,API可以方便地对外提供数据和服务,使得企业可以更容易地与外部合作伙伴进行数据共享和业务协作,企业可以通过API将自己的库存数据提供给供应商,以便供应商能够及时补货。
(三)数据联邦集成
1、数据联邦的概念
- 数据联邦是一种虚拟的数据集成方式,它并不将数据物理地整合到一个存储库中,而是通过建立一个联邦层,在这个联邦层中对分布在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统一的查询和管理,企业有多个部门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数据联邦可以让用户像查询一个数据库一样查询这些分布的数据库中的数据。
2、数据联邦的实现
- 数据联邦的实现需要建立元数据目录,用于描述各个数据源的结构和内容,还需要数据联邦引擎来解析用户的查询请求,将其分解为针对各个数据源的子查询,并将各个子查询的结果进行整合后返回给用户,数据联邦在处理实时性要求较高、数据物理整合成本较大的场景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数据治理涵盖多个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紧密联系,而不同的集成方式为数据治理提供了实现数据整合、共享和管理的有效途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数据特点和技术能力选择合适的数据治理要素和集成方式,以提升数据的价值和企业的竞争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