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社区警务室工作职责与制度:构建平安和谐社区的基石》
社区警务室工作职责
(一)人口管理
1、户籍管理协助
- 积极协助户籍管理部门做好本社区居民的户口登记、迁移、变更等相关工作,及时掌握社区内人口变动情况,如新生儿出生、人员迁入迁出等,为户籍管理部门提供准确信息,确保户籍信息的完整性和时效性。
- 配合开展户口整顿工作,对社区内户籍信息进行定期核查,清理空挂户、重户等问题,提高户籍管理的准确性和规范化程度。
2、流动人口管理
- 全面掌握社区内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员数量、来源地、居住地址、就业情况等,对流动人口进行登记备案,建立详细的流动人口信息档案。
- 定期走访社区内的出租房屋,与房东建立联系制度,督促房东履行对租客的管理责任,及时发现和处理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活动,保障社区治安稳定。
(二)治安防范
1、安全宣传教育
- 制定社区治安防范宣传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如社区宣传栏、社区微信群、线下讲座等,向社区居民宣传治安防范知识,内容包括防盗、防抢、防诈骗、防火、禁毒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 针对社区内不同群体,如老年人、儿童、妇女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宣传活动,为老年人讲解防范电信诈骗的技巧,提高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治安巡逻组织
- 协调组织社区治安志愿者队伍开展日常治安巡逻工作,制定巡逻路线和时间表,明确巡逻重点区域,如社区内的商业街、学校周边、治安复杂地段等。
- 对巡逻人员进行培训,教授巡逻技巧、应急处理方法等,在巡逻过程中,及时发现和排除治安隐患,如发现可疑人员及时进行盘查,发现安全设施损坏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维修。
(三)信息收集与反馈
1、社情民意收集
- 主动深入社区居民中间,通过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了解居民对社区治安状况的看法、对社区警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及社区内存在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
- 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进行整理和分析,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居民的合理诉求,为社区治理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情报信息收集
- 建立社区情报信息网络,在社区内物建治安耳目和信息员,通过他们收集社区内涉及违法犯罪活动的情报信息,如盗窃团伙的活动迹象、涉毒人员的线索等。
- 对收集到的情报信息进行核实和评估,及时将有价值的情报信息上报上级公安机关,为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四)矛盾纠纷排查与调解
1、排查工作
- 定期开展社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对社区内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物业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排查,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台账,详细记录矛盾纠纷的当事人、事由、涉及金额等基本情况。
2、调解工作
- 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根据其性质和复杂程度,及时进行调解处理,调解过程中,遵循依法、公正、公平的原则,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和诉求,积极引导双方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对于较为复杂的矛盾纠纷,联合社区居委会、司法所等相关部门进行共同调解,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妥善解决,避免矛盾激化升级。
社区警务室工作制度
(一)值班制度
1、警务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社区居民在任何时候都能联系到警务人员,值班民警要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2、值班民警要认真做好值班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接警情况、群众来访情况、突发事件处理情况等,对接到的报警电话或群众来访,要及时进行处理,对于紧急情况要迅速出警。
(二)工作例会制度
1、定期召开社区警务工作例会,一般每周或每两周召开一次,例会由社区民警主持,社区警务辅助人员参加。
2、在例会上,民警要对前段时间的社区警务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制定改进措施,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部署安排,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
(三)考核制度
1、建立社区警务工作考核制度,对社区民警和警务辅助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人口管理工作成效、治安防范工作成果、信息收集与反馈情况、矛盾纠纷排查与调解工作等方面。
2、考核结果与民警和警务辅助人员的评先评优、晋升晋级、奖励惩处等挂钩,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或相应的处罚。
(四)保密制度
1、社区警务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对在工作中获取的涉及国家秘密、警务秘密、居民个人隐私等信息要严格保密。
2、不得在非工作场合谈论工作中获取的保密信息,不得将保密信息泄露给无关人员,对于因工作需要查阅保密信息的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社区警务室通过明确的工作职责和完善的工作制度,能够有效履行维护社区治安稳定、服务社区居民的职能,为构建平安和谐社区发挥重要的基石作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