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隐私安全“无意义”之谬论剖析》
在当今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大数据成为了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资源,有人却提出大数据隐私安全无意义的观点,这是完全错误的,以下是对这种错误观点背后所谓“原因”的剖析。
一、对技术能力的过度高估
一种观点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隐私的泄露似乎不可避免,从而觉得隐私安全没有意义,一些人觉得大数据技术如此强大,数据收集者和使用者有无数种手段获取个人信息,普通用户根本无力抵抗,互联网公司可以通过复杂的算法追踪用户的浏览习惯、地理位置等信息,但这种想法忽略了隐私保护技术的同步发展,加密技术在不断进步,从传统的对称加密到非对称加密,再到新兴的同态加密技术,同态加密允许数据在加密状态下进行计算,这意味着数据使用者可以对加密数据进行分析,却无法获取数据的真实内容,从而在保护隐私的同时实现数据的价值挖掘,还有差分隐私技术,通过在数据中添加随机噪声,使得在不影响数据分析结果总体趋势的情况下,保护个体数据的隐私,这些技术的存在表明,虽然大数据技术强大,但我们也有相应的手段来保障隐私安全,隐私安全并非无意义。
二、错误的社会观念误导
部分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为了享受便捷的服务,就必然要牺牲隐私,当使用手机APP时,很多用户为了使用某些功能,如地图导航的精准定位、社交媒体的个性化推荐等,不得不同意APP获取自己的一些个人信息,这种观念将隐私与便利对立起来,是一种短视的看法,隐私保护与便捷服务并非不可兼得,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要求企业在获取用户数据时必须明确告知用户用途,并且要经过用户的同意,同时赋予用户对自己数据的控制权,如删除权等,在这种规定下,用户依然可以享受到各种数字化服务,而隐私也得到了应有的保护,我们完全可以构建一个尊重隐私、同时又能提供优质服务的社会环境,而不是默认隐私的牺牲是必然的。
三、对数据价值的片面理解
有人觉得在大数据的商业价值面前,隐私安全是可以被忽视的,企业和组织可以通过分析海量的用户数据获取巨大的商业利益,如精准营销、风险预测等,这种对数据价值的片面追求忽略了隐私泄露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隐私泄露不仅会导致个人遭受骚扰、诈骗等直接危害,还会对整个社会的信任体系造成破坏,当用户发现自己的隐私得不到保护时,他们会对整个大数据产业产生不信任感,这最终会影响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2017年Equifax公司的数据泄露事件,涉及近1.43亿美国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这一事件不仅让Equifax公司面临巨额罚款和声誉受损,也让公众对数据安全产生了极大的担忧,从长远来看,保护隐私安全有助于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大数据生态系统,是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的必要条件,而不是与之相悖。
四、法律监管缺失的错觉
一些人认为当前的法律监管无法有效保障大数据隐私安全,从而认为隐私安全无意义,虽然目前在大数据隐私保护方面确实存在一些法律挑战,如跨境数据流动的监管困难、新兴技术带来的法律空白等,但不能因此否定法律监管的积极作用,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加强大数据隐私保护的立法工作,除了欧盟的GDPR外,美国也有一系列关于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如《加利福尼亚州消费者隐私法案》等,我国也出台了《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等进行规范,这些法律法规虽然还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但已经表明了社会各界对隐私安全的重视,并且在积极构建有效的监管体系。
大数据隐私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所谓的无意义观点是基于错误的认知和理解,我们应该积极推动隐私保护技术的发展、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全面认识数据价值并不断完善法律监管体系,以保障大数据时代的隐私安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