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人力资源水池模型:理解与运用》
一、人力资源水池模型的理解
(一)概念内涵
人力资源水池模型是一种将企业人力资源看作一个动态水池的理论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企业的人力资源总量就像水池中的水量,有流入(招聘、调入等人员补充方式)、流出(离职、退休、调出等人员减少方式)以及内部的循环(员工在企业内部的岗位调动、晋升、降职等)。
(二)流入因素
1、招聘
- 招聘是水池水量增加的重要方式,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岗位需求和人力资源规划来确定招聘的数量和类型,一家处于快速扩张期的互联网企业,为了满足新业务线的需求,可能会大规模招聘软件工程师、产品经理等专业人才。
- 招聘渠道的选择也影响着流入的质量和数量,传统的招聘渠道如校园招聘可以获取大量的应届毕业生,他们具有新鲜的知识和创新思维;而网络招聘平台则可以吸引更广泛的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
2、调入
- 从企业集团内部的其他子公司或部门调入员工也是一种流入方式,这可能是由于企业内部资源整合的需要,比如一家大型制造企业将某一生产部门的熟练工人调入到另一个新成立的生产车间,以确保新车间的快速运转。
(三)流出因素
1、离职
- 员工主动离职可能是因为对薪资待遇不满、职业发展受限或者工作环境不舒适等原因,某员工在一家企业工作多年,但始终没有得到晋升机会,而外部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时,就可能选择离职。
- 企业裁员则是企业主动的人员流出方式,通常发生在企业面临经济困境、业务转型或者组织结构调整时,在传统纸媒行业衰落的过程中,许多报社为了降低成本而裁减大量的编辑、记者岗位员工。
2、退休
- 这是一种自然的人员流出方式,随着员工年龄的增长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而离开企业,企业需要提前规划,以应对因退休带来的岗位空缺和知识传承问题。
(四)内部循环因素
1、岗位调动
- 员工在企业内部不同岗位之间的调动可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一名销售员工在销售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和市场经验后,被调动到市场推广岗位,能够更好地利用其优势来提升企业的市场推广效果。
2、晋升与降职
- 晋升是对员工工作表现和能力的认可,可以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一名基层员工因为工作业绩突出被晋升为部门主管,这不仅提升了员工的个人价值,也为企业的管理团队注入了新鲜血液,相反,降职则是对员工绩效不佳或者违反企业规定的一种处理方式,同时也提醒其他员工遵守企业规则。
二、人力资源水池模型的运用
(一)人力资源规划方面
1、预测需求
- 通过分析水池的流入、流出和内部循环情况,企业可以准确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根据业务发展计划,预计未来一年新业务将使企业规模扩大30%,考虑到可能的离职率为10%,内部晋升调动比例为5%,就可以计算出需要通过外部招聘补充的人员数量。
2、确保供给
- 企业可以根据水池模型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供给策略,如加强与高校和培训机构的合作,拓宽招聘渠道,确保有足够的人员流入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通过员工培训和发展计划,提升内部员工的能力,促进内部循环,减少对外部招聘的依赖。
(二)员工保留方面
1、减少流出
- 了解人员流出的原因后,企业可以采取针对性措施,为了减少因薪资待遇不满导致的离职,企业可以进行市场薪资调研,调整薪酬体系;为了改善员工职业发展受限的情况,可以建立完善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和内部培训资源。
2、促进内部流动
-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内部人才市场等方式,鼓励员工在内部进行岗位调动、晋升等,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内部人才交流平台,员工可以在平台上查看其他部门的岗位需求并申请调动,这不仅满足了员工的发展需求,也提高了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三)绩效管理方面
1、基于内部循环的考核
- 在绩效考核中,要充分考虑员工在内部循环中的表现,对于岗位调动后的员工,要设定合理的适应期考核指标,既关注其在新岗位的工作成果,也考虑其适应新环境和新任务的能力。
2、晋升与降职的依据
- 人力资源水池模型中的晋升和降职与绩效管理紧密相关,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绩效、能力提升等情况来决定员工的晋升或降职,连续多年绩效优秀的员工可以获得晋升机会,而绩效长期不达标的员工则可能面临降职或其他处理。
人力资源水池模型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一个全面、动态的视角,有助于企业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开发、利用和保留。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