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输液故障排除口诀及详细方法解析》
输液故障排除口诀
“液不滴,查三因,压力管阻针头凝。
压力低,松肢体,抬高瓶位血回流。
管堵塞,捏回抽,不通再换莫强留。
针头凝,拔换新,防堵抗凝要细心。
茂菲氏,液面低,折叠下端再处理。
液面高,放液宜,莫让空气混进去。”
详细的输液故障排除方法
1、溶液不滴
- 检查原因
- 压力过低:这是常见的原因之一,患者肢体位置不当,如肢体受压或处于低垂位,会使静脉压力降低,导致溶液不滴,此时应适当调整患者肢体位置,如抬高输液肢体或放松受压部位,如果输液瓶位置过低,也会造成压力不足,应将输液瓶适当抬高,以增加液体静压,促进血液回流到输液管内。
- 管路堵塞:输液管可能会因为多种原因堵塞,长期输液后,血液可能回流到输液管内并凝固,或者药物沉淀堵塞管道,当怀疑管路堵塞时,可以先尝试轻轻挤压靠近针头的输液管,看是否能够恢复滴注,如果不行,可以尝试回抽,看是否有回血,若回抽无回血且挤压不通畅,可能需要更换输液管。
- 针头凝血:针头在血管内可能会因为血液凝固而堵塞,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拔出针头,更换新的针头重新穿刺,为了预防针头凝血,在一些特殊药物输注时(如高浓度葡萄糖、甘露醇等),可以适当使用肝素盐水封管或者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冲管。
2、茂菲氏滴管液面异常
- 液面过低
- 如果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低,影响观察滴速时,可以先折叠茂菲氏滴管下端的输液管,然后挤压茂菲氏滴管,使液面上升到合适的高度,再松开折叠的输液管,继续输液,这样可以防止空气进入输液管内。
- 液面过高
- 当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高时,容易使输液过程中混入空气,可以打开茂菲氏滴管上端的输液管,缓慢放出多余的液体,使液面降至合适高度,在操作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输液管内有无气泡产生,避免空气进入血管。
3、输液过程中的其他故障及处理
- 输液管中有气泡:少量气泡可以通过轻轻弹击输液管,使气泡上升到茂菲氏滴管内,如果气泡较大或者较多,应先关闭输液调节器,防止气泡继续下行进入血管,然后将输液管从输液瓶上取下,重新排气后再连接继续输液。
- 输液渗漏:如果发现输液部位周围肿胀、疼痛,可能是液体渗漏到周围组织,应立即停止输液,拔出针头,对渗漏部位进行适当处理,如果是刺激性药物渗漏,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采取相应的解毒、冷敷或热敷等措施,以减轻组织损伤。
在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输液情况,及时发现故障并准确排除,确保患者输液安全、顺利地进行,患者及家属也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输液注意事项,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