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品储存方式的类型及要点解析》
化学物品性质各异,为了确保其安全性、稳定性以及防止相互反应造成危害,有着多种储存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隔离储存
1、定义与原理
- 隔离储存是将化学物品在同一房间或同一区域内,不同的物料之间分开一定的距离储存,这种距离的设置是为了防止相互接触后可能发生的危险反应,一些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和还原剂(如硫化钠)如果近距离存放,可能会因为意外接触而发生剧烈的氧化 - 还原反应,甚至引发火灾或爆炸。
2、适用范围及要求
- 适用于化学性质不太活泼,但相互之间仍存在一定反应风险的物质,储存场所应通风良好,避免因少量挥发物质积聚而引发危险,储存的间隔距离要根据化学物品的危险特性来确定,一般参考相关的安全规范标准,对于闪点在28 - 60℃之间的易燃液体与一般化学品的隔离距离应不小于1米等,储存区域要设置明显的标识,标明储存物质的名称、危险特性等信息,便于管理和应急处置。
二、隔开储存
1、定义与原理
- 隔开储存是在同一建筑或同一区域内,用隔板或墙等将化学物品与其他物质隔开储存,隔板或墙能够起到物理分隔的作用,即使发生泄漏等情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化学物品与其他物质混合,在一个化学品仓库中,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用防火墙隔开储存,如果酸性物质的储存容器发生泄漏,防火墙能够防止酸性物质流淌到碱性物质储存区域,从而避免两者发生中和反应产生大量热量,引发危险。
2、适用范围及要求
- 常用于化学性质较为活泼,相互反应危险性较大的物质,隔开的材料要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耐火性等性能,对于储存区域的通风系统,要确保每个隔开的小区域都能有良好的通风,防止有害气体积聚,储存的化学物品要分类摆放整齐,并且要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以保证化学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要定期检查隔板或墙的完整性,如发现有裂缝或损坏应及时修复。
三、分离储存
1、定义与原理
- 分离储存是将化学物品储存在不同的建筑物或远离所有建筑的外部区域内,这种储存方式是针对那些相互之间反应极其剧烈,混合后可能产生严重危害的化学物品,某些遇水即燃的金属(如锂、钠等)与水或含水物质必须进行分离储存,将这些金属存放在专门的干燥、防火、防爆的储存库中,远离任何可能存在水的区域,以确保安全。
2、适用范围及要求
- 适用于危险等级非常高的化学物品,储存地点要选择远离人群聚居区、交通要道等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地方,对于储存的建筑设施,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性,如防爆结构、防火设施、防雷击装置等,储存设施要配备先进的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化学物品的储存状态,包括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并且要有完善的应急处理预案,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响应,将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四、低温储存
1、定义与原理
- 某些化学物品在常温下容易分解、挥发或者发生变质反应,需要在低温环境下储存,低温可以降低化学物品分子的活性,减缓反应速度,生物制品中的一些酶类物质,在常温下容易失活,需要在低温冰箱( - 20℃甚至 - 80℃)中储存。
2、适用范围及要求
- 适用于对温度敏感的化学物品,如有机试剂中的一些不稳定化合物、医药中间体等,低温储存设备要具有良好的温度控制精度,并且要有备用电源,防止因停电导致温度升高,储存容器要密封良好,防止在低温下水分凝结进入容器影响化学物品的质量,要定期对低温储存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检查制冷系统、温度传感器等部件是否正常工作。
五、密封储存
1、定义与原理
- 许多化学物品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分、二氧化碳等发生反应,密封储存就是为了防止这些物质与外界环境接触,氢氧化钠固体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同时还会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所以要密封储存。
2、适用范围及要求
- 适用于易潮解、易氧化、易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的化学物品,储存容器的选择很重要,要根据化学物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如对于强酸要用耐酸的玻璃或塑料容器密封,密封容器要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密封性能良好,如发现密封不严要及时更换容器或重新密封。
化学物品的储存方式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化学物品的性质、危险程度、储存量等多种因素,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规定进行操作,以保障化学物品的安全储存和使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