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管护方案》
总则
1、目的
为了加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提高设施的使用寿命和服务效能,满足公众的需求,特制定本管护方案。
2、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本区域内所有的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道路、桥梁、给排水设施、电力设施、通信设施等,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文化场馆、体育设施等。
管护原则
1、预防性维护为主
通过定期的检查、检测和评估,提前发现设施可能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故障和损坏的发生,对于道路设施,定期进行路面状况的检测,及时修复微小的裂缝,防止裂缝扩大导致更严重的路面损坏。
2、专业化管理
根据不同设施的类型和技术要求,配备专业的管理和维护人员,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管护,如电力设施的维护,必须由具备电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使用专业的电力检测和维修工具进行操作。
3、公众参与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设施的管护监督,建立畅通的公众反馈渠道,公众可以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设施损坏或存在的安全隐患等情况,形成全社会共同管护的良好氛围。
管护主体与职责
1、政府部门
(1)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城市道路、桥梁、路灯等市政基础设施的管护工作,包括制定管护计划、组织实施日常维护、监督管护质量等。
(2)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医院等公共卫生服务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医疗设施的正常运行,保障医疗服务的提供。
(3)教育部门负责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管护,如教学楼、操场、教学设备等的维护,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2、运营单位
对于一些由企业运营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如通信公司负责通信基站等设施的管护,电力企业负责电力设施的运行维护等,运营单位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履行管护责任,确保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3、社区与居民
社区组织应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和运营单位做好本社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管护工作,如组织居民参与环境卫生的维护等,居民要爱护公共设施,不得故意损坏,并积极参与设施管护的监督工作。
1、道路与桥梁设施
(1)日常巡查
安排专人定期对道路和桥梁进行巡查,检查路面是否有坑洼、裂缝,桥梁结构是否有损坏等,巡查频率根据道路和桥梁的等级和使用情况确定,例如城市主干道每天巡查一次,一般桥梁每周巡查一次。
(2)维护措施
对于道路路面的小面积损坏,及时进行修补;对于桥梁结构的安全隐患,要进行专业的检测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加固或修复措施,做好道路和桥梁的清洁工作,定期清扫路面杂物,清理桥梁排水设施,确保排水畅通。
2、给排水设施
(1)给排水管网
定期对给排水管网进行检查,利用检测设备查找管网是否存在渗漏、堵塞等问题,建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准确记录管网的位置和运行状况,对于发现的渗漏点,及时进行修复;对于堵塞的管道,采用机械清淤或高压水冲洗等方法进行疏通。
(2)污水处理设施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确保污水处理设备正常运行,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监测污水处理水质,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3、电力与通信设施
(1)电力设施
电力企业要定期对变电站、输电线路等电力设施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故障隐患,在恶劣天气前后,要加强特殊巡检,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做好电力设施的安全防护工作,防止外力破坏。
(2)通信设施
通信运营商要保障通信基站、通信线路等设施的正常运行,对基站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升级,提高通信信号的覆盖和质量,加强通信线路的巡查,及时修复受损线路,确保通信畅通。
资金保障
1、财政投入
政府应将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管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根据设施的规模、管护需求等因素,合理安排资金,对于城市道路的维护,根据道路里程和养护标准,确定每年的财政投入金额。
2、多元化筹资
除财政投入外,鼓励通过多种方式筹集管护资金,如采用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管护;对于一些可经营性的设施,通过收取服务费用等方式补充管护资金。
监督与考核
1、内部监督
各管护主体要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对管护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政府部门的内部监察机构要对市政设施管护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其管护计划的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等。
2、外部监督
接受社会公众、媒体等的外部监督,建立公开的投诉举报平台,公众可以对设施管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投诉举报,媒体要发挥监督作用,对管护不力的情况进行曝光。
3、考核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对管护主体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考核指标包括设施完好率、服务满意度、管护成本控制等,根据考核结果,对表现优秀的管护主体进行奖励,对不合格的进行整改或处罚。
应急管理
1、应急预案制定
针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和突发事件(如设施突发重大故障等),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明确应急响应的流程、各部门的职责、应急资源的调配等内容。
2、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管护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对于电力设施的应急演练,模拟电力设施遭受自然灾害破坏的场景,检验电力企业的应急抢修能力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
3、应急物资储备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道路抢修材料、电力抢修设备、通信应急设备等,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获取应急物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通过以上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管护方案的实施,能够实现设施的有效管护,提高设施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