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云平台管理制度》
总则
1、目的
为了加强云平台的管理,确保云平台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保障公司业务在云平台上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公司云平台的部门、团队和个人,包括云平台的运维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以及使用云平台资源的业务用户。
3、定义与术语
- 云平台:指公司构建和运营的云计算平台,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
- 资源实例:在云平台上创建的虚拟机、存储卷、网络等具体资源。
组织与职责
1、云平台管理团队
- 负责云平台的整体规划、架构设计和技术选型。
- 进行云平台的日常运维管理,包括资源监控、故障排除、性能优化等。
- 制定和完善云平台的安全策略,保障云平台的安全。
2、业务部门
- 根据业务需求向云平台管理团队提出资源申请。
- 配合云平台管理团队进行业务系统在云平台上的部署、迁移和优化。
- 负责本部门使用云平台资源的合规性管理。
资源管理
1、资源申请
- 业务部门应提前填写《云平台资源申请表》,详细说明所需资源的类型(如计算、存储、网络)、数量、使用期限等信息。
- 云平台管理团队对资源申请进行评估,根据云平台的资源状况和业务优先级进行审批。
2、资源分配
- 经审批通过后,云平台管理团队按照申请要求为业务部门分配资源实例。
- 在分配资源时,应遵循资源合理利用、避免浪费的原则,根据业务需求动态调整资源配额。
3、资源回收
- 当业务部门不再需要使用某一资源实例时,应及时通知云平台管理团队进行回收。
- 云平台管理团队定期对闲置资源进行清理,释放未使用的资源。
安全管理
1、安全策略
- 云平台管理团队制定全面的安全策略,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访问控制等方面。
- 安全策略应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
2、访问控制
- 建立严格的用户访问权限管理体系,为不同角色的用户(如管理员、开发人员、业务用户)分配不同级别的访问权限。
- 用户登录云平台应采用多因素认证方式,如密码 + 令牌等。
3、数据安全
- 对存储在云平台上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包括静态数据加密和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加密。
- 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异地数据中心,以防止数据丢失。
运维管理
1、监控与告警
- 云平台管理团队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对云平台的资源使用情况、性能指标(如CPU利用率、内存使用率、网络带宽等)进行实时监控。
- 当监控指标超出预设阈值时,及时发出告警通知,以便运维人员及时处理。
2、故障处理
- 建立故障应急处理机制,当云平台出现故障时,运维人员应按照预先制定的故障处理流程进行排查和修复。
- 对故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故障发生时间、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处理过程和结果等,以便进行故障分析和总结经验教训。
3、性能优化
- 定期对云平台的性能进行评估,分析性能瓶颈所在。
- 通过调整资源配置、优化系统参数等方式提高云平台的整体性能。
变更管理
1、变更申请
- 任何对云平台的配置、架构、资源等方面的变更都需要提前提交《云平台变更申请表》。
- 变更申请表应详细说明变更的内容、目的、影响范围、风险评估等信息。
2、变更审批
- 变更申请应由相关部门(如业务部门、安全部门、运维部门等)进行联合审批。
- 根据变更的风险等级,确定审批流程和审批权限。
3、变更实施
- 经审批通过的变更应由专业的运维人员按照变更计划进行实施。
- 在变更实施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变更不会对云平台的正常运行和业务造成不良影响。
培训与教育
1、培训计划
云平台管理团队应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针对不同角色的用户(如管理员、开发人员、业务用户)提供相应的云平台培训课程。
2、
- 对于管理员,培训内容包括云平台架构、运维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 对于开发人员,重点培训云平台的开发接口、资源调用等内容。
- 对于业务用户,培训内容主要是云平台资源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
合规管理
1、法律法规遵守
云平台的管理和运营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安全法、数据保护法等。
2、内部制度执行
所有使用云平台的部门和个人应严格执行本管理制度以及公司其他相关内部制度。
附则
1、制度修订
本制度应根据云平台的发展和公司业务需求的变化定期进行修订,修订后的制度应及时发布并通知相关人员。
2、制度解释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云平台管理团队所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