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安全与信息安全:内涵、特征与保护重点的差异》
一、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和信息无处不在,它们是企业、组织乃至个人的重要资产,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虽然密切相关,但却有着不同的概念内涵、保护重点和应用场景,正确理解二者的区别对于制定有效的安全策略、保护各类资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数据安全与信息安全的内涵
(一)数据安全
1、数据的定义
数据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形式化表示,以适合于人工或自然方式进行通信、解释或处理,数据库中的表格记录、文件中的数字、文本等都是数据,数据具有客观性和原始性的特点,它是未经过加工处理的素材。
2、数据安全的概念
数据安全主要侧重于保护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完整性确保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没有被未经授权的修改或破坏;保密性防止数据被未授权的访问和泄露;可用性则保证合法用户在需要时能够正常访问和使用数据,一家电商公司的用户订单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数据安全措施要防止这些订单数据被黑客篡改(确保完整性)、防止被竞争对手窃取(确保保密性),同时还要确保在用户查询订单状态或商家处理订单时能够正常获取数据(确保可用性)。
(二)信息安全
1、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具有特定的含义和价值,它是数据被赋予意义后的产物,从电商用户订单数据中分析得出的用户消费偏好信息,这些信息是经过对订单数据(如购买商品种类、价格、购买时间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等处理后得到的。
2、信息安全的概念
信息安全不仅涵盖了数据安全所涉及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还包括信息的真实性、可追溯性和可控性等方面,真实性要求信息来源可靠、内容准确;可追溯性能够追踪信息的来源和传播路径;可控性确保信息的传播和使用在合法、合规和可控的范围内,在新闻传播领域,信息安全要求新闻报道(信息)来源真实(真实性),如果出现虚假新闻能够追溯到信息源(可追溯性),并且新闻的传播要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可控性)。
三、数据安全与信息安全的特征差异
(一)数据安全的特征
1、技术依赖性强
数据安全的保障高度依赖于各种技术手段,如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等,在金融机构中,对客户账户数据进行加密存储,通过严格的访问控制技术限制员工对数据的访问权限,同时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以应对可能的数据丢失或损坏情况。
2、与存储和传输介质密切相关
数据存储在磁盘、磁带等介质中,传输于网络等通道上,数据安全需要考虑这些存储和传输介质的安全性,防止存储介质被盗取导致数据泄露,确保网络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加密以防止数据被截获。
(二)信息安全的特征
导向性
信息安全更关注信息内容本身的安全性,包括信息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道德伦理等,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要防止传播暴力、色情、虚假等不良信息,这是从信息内容的角度进行安全管控。
2、与社会和文化因素关联紧密
信息的传播和使用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信息安全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下的信息接受度和安全性,某些文化中对宗教、种族等内容非常敏感,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需要避免引起文化冲突或伤害特定群体感情的信息传播。
四、数据安全与信息安全的保护重点差异
(一)数据安全的保护重点
1、数据存储安全
这包括数据存储设备的物理安全(如数据中心的防火、防水、防盗等)和逻辑安全(如数据库的访问控制、加密存储等),企业的数据中心要配备完善的消防和安保系统,同时数据库要设置严格的用户认证和权限管理机制。
2、数据传输安全
在数据通过网络等方式传输时,要防止数据被窃取、篡改或中断传输,采用SSL/TLS协议对网络传输中的数据进行加密,以确保数据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二)信息安全的保护重点
1、信息内容的审核与管理
对于各类信息平台,要建立信息内容审核机制,对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核,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视频分享平台要对用户上传的视频内容进行审核,确保视频内容不包含违法、暴力等不良内容。
2、信息传播的管控
要控制信息传播的范围、速度和受众,防止信息的恶意传播或滥用,在疫情期间,对于疫情相关信息的传播要进行管控,避免不实信息引起社会恐慌。
五、结论
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虽然存在一定的交集,但在内涵、特征和保护重点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数据安全侧重于数据的基本属性保护,以技术手段为主;而信息安全更关注信息的内容价值和社会影响,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在实际的安全管理中,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层面,都需要明确二者的区别,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策略,以全面保障数据和信息的安全,促进数字化社会的健康发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