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网络管理中的“三员”角色:构建涉密网络安全保密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
一、涉密网络安全保密管理体系的要素组成
(一)人员要素
1、系统管理员
- 在涉密网络安全保密管理体系中,系统管理员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系统管理员负责整个涉密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他们要对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硬件设施进行管理,在涉密网络的硬件部署阶段,系统管理员需要根据安全保密的要求,合理规划服务器的放置位置,确保其物理环境安全,防止可能的电磁泄露等安全隐患,在日常工作中,他们要对硬件设备进行定期巡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保障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系统管理员还要负责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软件的安装、配置和升级工作,对于涉密网络中的操作系统,必须选择符合保密要求的安全操作系统,并进行严格的安全配置,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防止外部攻击,在软件升级方面,系统管理员要及时关注软件厂商发布的安全补丁,在测试环境验证无误后,迅速部署到涉密网络环境中,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的安全威胁。
2、安全保密管理员
- 安全保密管理员是涉密网络安全保密的核心把关者,他们主要负责制定和落实涉密网络的安全保密策略,安全保密管理员要根据国家相关保密法规和单位的涉密业务需求,制定详细的安全保密制度,这些制度涵盖了涉密信息的分类分级管理、用户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多个方面,在涉密信息分类分级方面,安全保密管理员要明确不同密级信息的标识、存储和传输要求,对于绝密级信息,要采用最高级别的加密手段进行存储和传输,并且限制访问人数,在用户访问控制方面,安全保密管理员要建立严格的用户身份认证体系,采用多因素认证方式,如密码、数字证书、生物识别技术等,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访问涉密网络资源,他们还要定期对涉密网络进行安全保密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用户操作行为是否合规等,一旦发现安全保密隐患,及时督促整改。
3、安全审计员
- 安全审计员负责对涉密网络的活动进行全面的审计监督,他们通过部署审计系统,对网络中的用户操作行为、系统运行事件等进行记录和分析,安全审计员可以监控用户对涉密文件的访问、修改、删除等操作行为,记录操作的时间、地点、用户身份等详细信息,在网络运行事件审计方面,安全审计员能够对网络设备的启动、停止、配置变更等事件进行跟踪,当发生安全事件时,安全审计员通过对审计日志的分析,可以迅速确定事件的起因、过程和影响范围,为事件的处理提供有力的依据,安全审计员还需要定期对审计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发现网络安全保密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安全保密策略的调整提供参考。
(二)技术要素
1、网络访问控制技术
- 涉密网络必须采用严格的网络访问控制技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这包括防火墙技术,防火墙能够根据预设的安全策略,对进出涉密网络的数据包进行过滤,只允许特定IP地址段的用户访问涉密网络的部分资源,对于来自外部网络的可疑连接请求进行阻断,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IDS/IPS)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IDS能够实时监测网络中的入侵行为,如端口扫描、恶意代码注入等,并及时发出警报;IPS则可以在检测到入侵行为的同时,主动采取措施进行阻断,保护涉密网络的安全。
2、数据加密技术
- 对于涉密网络中的数据,加密是保障其保密性的关键技术,无论是数据在存储状态还是传输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加密,在存储加密方面,可以采用磁盘加密技术,对涉密网络中的服务器硬盘、移动存储设备等进行加密,这样即使存储设备被盗或丢失,数据也不会被轻易获取,在传输加密方面,采用SSL/TLS等加密协议对网络通信进行加密,当涉密网络中的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内部涉密网站时,SSL/TLS协议会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3、安全审计技术
- 安全审计技术是涉密网络安全保密管理体系的重要支撑,审计系统需要具备全面的数据采集能力,能够采集网络设备、服务器、应用系统等多个层面的日志信息,还需要具备高效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对海量的审计数据进行关联分析,通过对用户登录行为和文件访问行为的关联分析,可以发现异常的操作模式,如同一用户短时间内在多个不同地点登录并访问高密级文件,这可能是潜在的安全威胁。
(三)制度要素
1、保密制度
- 涉密网络安全保密管理体系需要建立完善的保密制度,这包括涉密人员的保密管理规定,如涉密人员的保密培训要求、保密责任的明确等,涉密人员在进入涉密网络工作之前,必须接受严格的保密培训,了解国家保密法规和单位的保密制度,明确自己的保密责任,还需要建立涉密网络的使用管理制度,规定用户在涉密网络中的操作规范,如禁止在涉密网络中使用未经许可的移动存储设备,禁止私自安装软件等。
2、应急响应制度
- 应急响应制度是应对涉密网络安全事件的重要保障,当发生涉密网络安全事件时,如网络遭受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应急响应制度明确了事件的报告流程、处理流程和恢复流程,一旦发现疑似数据泄露事件,用户必须立即向安全保密管理员报告,安全保密管理员要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流程,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同时采取措施防止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在事件处理完成后,还要对涉密网络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确保网络恢复到安全状态。
3、安全评估制度
- 安全评估制度要求定期对涉密网络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安全评估可以采用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内部评估由单位内部的安全保密管理团队进行,主要对涉密网络的日常运行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外部评估则可以聘请专业的安全评估机构,从更专业、更全面的角度对涉密网络进行评估,安全评估的内容包括网络安全技术措施的有效性、安全保密制度的执行情况等,通过安全评估及时发现涉密网络安全保密管理体系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四)物理环境要素
1、机房环境
- 涉密网络的机房是整个网络系统的核心物理设施,机房环境必须满足安全保密的要求,包括机房的选址要远离可能的干扰源和安全威胁源,机房的建筑结构要具备防火、防水、防震、防雷等能力,机房的墙壁和天花板要采用防火材料,机房的电气系统要安装防雷装置,防止雷击对设备造成损坏,机房的温湿度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一般温度控制在18 - 27摄氏度,湿度控制在40% - 60%,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设备安全
- 涉密网络中的设备安全也是物理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的摆放要合理,便于散热和维护,要对设备进行物理防护,如服务器机柜要安装锁具,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打开机柜,对于涉密网络中的关键设备,还可以采用冗余备份技术,如双机热备的服务器,当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另一台服务器能够迅速接管业务,保障涉密网络的不间断运行。
在涉密网络安全保密管理体系中,人员、技术、制度和物理环境等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系统管理员、安全保密管理员和安全审计员这“三员”作为人员要素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整个体系的运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与其他要素共同构建起一个完善的涉密网络安全保密管理体系,保障涉密网络中的信息安全和国家秘密安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