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数据挖掘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授课学时:32学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在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1、数据挖掘概述
- 数据挖掘的定义
- 数据挖掘的应用领域
- 数据挖掘的基本流程
2、数据预处理
- 数据清洗
- 数据集成
- 数据变换
- 数据归约
3、关联规则挖掘
- 关联规则挖掘的基本概念
- Apriori算法
- FP-growth算法
- 关联规则评估
4、聚类分析
- 聚类分析的基本概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K-means算法
- DBSCAN算法
- 聚类分析评估
5、分类与预测
- 分类与预测的基本概念
- 决策树算法
- 支持向量机算法
- 随机森林算法
- 分类与预测评估
6、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
- 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
- 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
- 神经网络算法
- 卷积神经网络算法
- 生成对抗网络算法
7、数据挖掘实战
- 数据挖掘项目案例
- 项目实施步骤
- 项目评估与优化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挖掘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数据挖掘技能。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视频:收集国内外优秀的数据挖掘教学视频,丰富教学内容。
3、实践平台:搭建数据挖掘实验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4、教学网站:建立课程网站,提供教学资源、作业布置、答疑解惑等功能。
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考察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情况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进度。
3、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项目中的表现和成果。
4、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形式,考察学生对数据挖掘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进度安排
第1-4周:数据挖掘概述、数据预处理
第5-8周: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
第9-12周:分类与预测、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
第13-16周:数据挖掘实战、课程总结
教学资源
1、教材:《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第3版),刘知远等编著
2、教学课件:根据课程内容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3、教学视频:国内外优秀的数据挖掘教学视频
4、实践平台:数据挖掘实验平台
5、教学网站:课程网站,提供教学资源、作业布置、答疑解惑等功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数据挖掘的基本知识,具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标签: #数据挖掘课程教案模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