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在信息化时代,数据隐私权与隐私权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尽管两者都涉及个人信息的保护,但它们在内涵、外延及法律保护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数据隐私权与隐私权的区别进行深入剖析。
内涵差异
1、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个人享有的对其个人信息、个人生活、个人财产等方面的自主决定权,在我国《民法典》中,隐私权被界定为“个人对其个人信息的自主决定权”,隐私权强调的是个人对自己信息的掌控,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身份、家庭状况、健康状况、财产状况等。
2、数据隐私权
数据隐私权是指在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处理、传输等过程中,个人对其个人信息享有的自主决定权,数据隐私权强调的是个人信息在数字化环境下的保护,涉及数据主体对个人信息的安全、完整、真实等方面的要求。
外延差异
1、隐私权
隐私权的外延相对较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生活:如家庭生活、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
(3)个人财产:如银行账户、房产、车辆等。
(4)个人行为:如消费习惯、兴趣爱好等。
2、数据隐私权
数据隐私权的外延相对较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收集:数据主体有权了解其个人信息被收集的目的、方式、范围等。
(2)数据存储:数据主体有权要求对其个人信息进行加密、脱敏等处理,确保数据安全。
(3)数据处理:数据主体有权了解其个人信息被处理的目的、方式、范围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数据传输:数据主体有权要求对其个人信息进行安全传输,防止数据泄露。
法律保护差异
1、隐私权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主要来源于《民法典》中关于人格权的规定,我国《民法典》第109条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我国《侵权责任法》也对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进行了规定。
2、数据隐私权
数据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主要来源于《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处理、传输等环节进行了规范,明确了数据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数据隐私权与隐私权在内涵、外延及法律保护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数据隐私权是隐私权在数字化环境下的延伸,强调个人信息在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处理、传输等过程中的保护,在信息化时代,我们要充分认识两者之间的区别,加强数据隐私权的保护,切实维护个人合法权益。
标签: #数据隐私权与隐私权的区别在哪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