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治理:数据管理之上的再管理与价值升华》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最为宝贵的资产之一,数据管理旨在对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使用等一系列流程进行规划、组织、协调与控制,数据治理不仅仅是数据管理的简单延伸,而是对数据管理的再管理,这是由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一、目标导向的深化与拓展
数据管理的目标往往侧重于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等基本特性,以满足业务运营的直接需求,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数据管理负责保证销售数据能够准确地记录每一笔交易,库存数据能够实时反映商品的存量等,而数据治理则有着更为深远和全面的目标,它不仅关注数据的基本质量,还着眼于数据在整个组织内的一致性、合规性以及数据价值的最大化挖掘,数据治理要确保不同部门之间对于相同数据的理解和使用是一致的,避免出现因定义和解读的差异而导致的决策失误,在合规性方面,数据治理需要确保企业的数据处理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如隐私保护法规、数据安全法规等,从价值挖掘的角度看,数据治理通过建立数据战略、制定数据政策等方式,引导企业将数据作为一种战略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利用,以实现业务创新、提升竞争力等高层次目标。
二、管理范围与深度的超越
从管理范围来看,数据管理主要聚焦于数据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如数据的录入、存储结构的设计、数据的检索等技术和操作层面的事务,数据治理的范围则更为广泛,它涵盖了数据的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人员角色与职责、流程规范以及技术架构等多个维度,在组织架构方面,数据治理需要明确不同部门在数据相关事务中的权力和责任关系,确定哪个部门负责数据标准的制定,哪个部门负责数据质量的监督等,在人员角色方面,除了数据管理员等传统角色外,数据治理还引入了数据所有者、数据 stewards(数据管家)等新的角色概念,以确保数据在整个组织内的有效治理,从管理深度上讲,数据治理深入到数据管理背后的决策机制、权力分配和利益协调等方面,它要解决数据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部门间利益冲突,当营销部门希望获取更多客户数据以进行精准营销,而安全部门则出于数据安全考虑对数据获取加以限制时,数据治理需要进行权衡和协调,制定出既能满足业务需求又能保障数据安全的策略。
三、标准与政策的主导性
数据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既定的数据标准和操作规范,但这些标准和规范往往是局部的、分散的,并且侧重于技术实现,而数据治理则主导数据标准和政策的制定,这些数据标准和政策是全面的、战略性的,贯穿于整个组织的数据生态系统,数据治理制定的数据标准包括数据的定义标准、数据的分类分级标准、数据的质量标准等,在金融行业,数据治理需要明确不同类型金融产品的数据定义,将客户数据按照重要性和敏感性进行分级,以确定不同级别的数据保护措施,数据政策则涵盖数据的访问政策、数据的共享政策、数据的销毁政策等,通过这些统一的标准和政策,数据治理为数据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框架,使得数据管理的各项活动能够在一个协调一致的体系下进行。
四、风险与合规管理的强化
数据管理虽然也涉及数据安全和一定程度的风险防范,但数据治理将风险与合规管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数据泄露事件的频发和监管环境的日益严格,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挑战,数据治理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数据的收集、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全面识别、评估和监控,它不仅仅关注技术风险,如数据加密漏洞、网络攻击风险等,还重视业务风险,如因数据不准确而导致的决策风险、因数据共享不当而引发的声誉风险等,在合规管理方面,数据治理确保企业遵守国内外各种数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中国的《网络安全法》等,它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数据合规管理体系,对数据的合规性进行定期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规行为。
五、价值创造的系统性整合
数据管理主要是为了保障数据的正常运行和基本质量,是一种基础性的工作,而数据治理通过整合组织内的数据资源,协调各部门的数据相关活动,实现数据价值创造的系统性提升,数据治理通过建立数据仓库、数据湖等数据集成平台,打破数据孤岛,使得不同来源的数据能够汇聚在一起,为企业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高级应用提供丰富的数据基础,数据治理通过优化数据流程,提高数据的流转效率,加速数据从原始状态到决策有用信息的转化过程,在电商企业中,通过数据治理整合用户的浏览数据、购买数据、评价数据等,企业可以构建精准的用户画像,从而进行个性化的推荐服务,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实现从数据到商业价值的有效转化。
数据治理是对数据管理的再管理,它从目标、范围、标准、风险管控以及价值创造等多个维度对数据管理进行全面的提升和超越,是企业在数字化时代实现数据资产有效利用、提升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