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五步精准定位与解决
故障排除的第一步:观察与调查
1、外观检查
- 当电气设备出现故障时,首先要对设备的外观进行仔细检查,这包括查看设备的外壳是否有破损、变形或者烧焦的痕迹,对于一个配电柜,如果发现其外壳有明显的烧焦黑点,很可能内部存在短路故障,导致电流过大产生高温烧焦了外壳,要检查连接线路的电线外皮是否完好,若电线外皮有破损,可能会造成漏电现象。
- 检查设备上的指示灯状态也是外观检查的重要部分,正常运行的设备,其电源指示灯、运行指示灯等应该处于正常的亮灭状态,以一台电动机控制电路为例,如果电源指示灯不亮,可能是电源线路出现故障,如熔断器熔断、电源线断路等。
2、运行环境调查
- 电气设备的运行环境对其正常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要检查设备所处的环境温度、湿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在一些高温环境下的电气控制柜,如果散热不良,内部元件可能会因为过热而出现故障,对于湿度较大的环境,要注意是否有水分侵入设备内部,因为潮湿可能会导致电气元件短路或者腐蚀。
- 还要检查设备周围是否存在电磁干扰源,像大型电机、变压器等设备在运行时会产生较强的电磁场,如果电气控制线路没有良好的屏蔽措施,可能会受到干扰,导致信号传输错误,设备周围的粉尘情况也需要关注,过多的粉尘堆积在电气元件上,可能会影响散热,甚至造成短路。
3、操作历史询问
- 在故障排除过程中,与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沟通,了解设备故障发生前的操作情况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操作人员提到在故障发生前对设备进行了过载运行操作,那么很可能是设备的过载保护装置动作或者设备内部的元件因为过载而损坏。
- 操作人员还可能提供一些关于设备近期维护情况的信息,如是否更换过某些元件、进行过哪些调试操作等,如果刚刚更换了一个熔断器后设备就出现故障,可能是新更换的熔断器规格不正确或者安装过程中存在问题。
故障排除的第二步:分析故障现象
1、故障现象分类
- 电气故障现象可以大致分为设备不能启动、运行不稳定、运行过程中突然停止、出现异常声音或气味等类型,对于设备不能启动的情况,可能是电源问题、控制电路故障或者设备本身的机械故障导致电机无法转动等原因,一台车床的电机不能启动,可能是由于电源开关未合上、接触器未吸合或者电机的轴承卡死等。
- 运行不稳定的故障表现为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速度波动、输出功率不稳定等,这可能是由于电压波动、控制电路中的调节器故障或者负载变化异常等原因引起的,在一个变频调速的电动机系统中,如果变频器的参数设置不当或者受到干扰,就可能导致电机运行不稳定。
2、根据现象推测故障范围
- 当设备出现运行过程中突然停止的故障时,我们可以根据设备的控制系统结构来推测故障范围,如果设备有过载、过流等保护装置,首先要检查这些保护装置是否动作,如果保护装置动作,可能是设备负载过重或者电路中存在短路故障,一台起重机在吊运重物时突然停止,可能是起升电机过载,触发了热继电器动作。
- 对于出现异常声音或气味的故障,异常声音可能来自电机的轴承磨损、风扇叶片碰撞或者电磁元件的异常振动等,而异常气味通常是由于电气元件过热、绝缘材料烧焦等原因产生的,如果闻到烧焦气味,要重点检查可能产生高温的元件,如电阻器、接触器的触头、电机的绕组等。
故障排除的第三步:测试与测量
1、电压测量
- 电压测量是电气故障排除中常用的测试方法之一,使用万用表的电压档,可以测量电源电压、电路中各点之间的电压等,在一个简单的直流电路中,如果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为零,而电源电压正常,那么可能是电阻断路或者与之相连的线路断路。
- 在交流电路中,要注意测量不同相之间的电压以及相电压是否正常,对于三相异步电动机,如果三相电压不平衡,可能会导致电机运行不正常,产生振动、发热等现象,这种电压不平衡可能是由于电源线路故障、变压器故障或者负载不平衡等原因造成的。
2、电流测量
- 电流测量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电路中的负载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短路或过载故障,使用钳形电流表可以方便地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如果测量到某一电路中的电流远大于正常工作电流,可能是电路中存在短路故障,在一个照明电路中,如果某一支路的电流过大,可能是该支路中的电线发生了短路,导致电阻减小,电流增大。
- 在电动机运行过程中,测量电机的运行电流也是判断电机是否正常运行的重要方法,如果电机的运行电流超过额定电流,可能是电机负载过重、电机绕组匝间短路或者电源电压过低等原因造成的。
3、电阻测量
- 电阻测量可用于检查电路中的元件是否损坏,对于电阻器、熔断器等元件,可以直接测量其电阻值来判断是否正常,一个标称阻值为10Ω的电阻器,如果测量得到的电阻值为无穷大,那么这个电阻器肯定是断路了。
- 在检查电机绕组时,通过测量电机三相绕组的电阻值,可以判断绕组是否存在匝间短路,正常情况下,三相电机的三相绕组电阻值应该基本相等,如果某一相绕组的电阻值明显小于其他两相,那么这一相绕组可能存在匝间短路故障。
故障排除的第四步:故障定位与修复
1、故障定位
- 根据前面的测试与测量结果,结合对故障现象的分析,就可以逐步定位故障点,如果在测量电压时发现某一接触器的线圈两端电压为零,而前面的电路电压正常,那么故障点很可能就在连接该接触器线圈的线路上,可能是线路断路或者连接点松动。
- 在一个复杂的电子电路中,如果通过信号注入法和信号跟踪法发现某一集成芯片的输入信号正常,但输出信号异常,那么故障很可能就在这个集成芯片内部或者其周边的外围电路上。
2、故障修复
- 一旦确定了故障点,就可以进行修复,对于线路断路的情况,可以重新连接线路或者更换损坏的电线,如果是接触器触头磨损,导致接触不良,可以更换接触器触头或者整个接触器,在修复故障时,要确保修复的质量,在焊接线路时,要保证焊接牢固,避免虚焊现象。
- 对于电子元件损坏的情况,要选择合适的元件进行更换,在更换电子元件时,要注意元件的型号、规格、参数等要与原元件一致,在更换一个晶体管时,要确保新晶体管的耐压、电流放大倍数等参数与原晶体管相同,否则可能会影响电路的正常运行。
故障排除的第五步:验证与预防
1、故障修复后的验证
- 在完成故障修复后,要对设备进行重新启动和运行测试,以验证故障是否真正被排除,对于电动机设备,要检查电机的启动是否正常、运行过程中是否有异常声音、振动和发热现象,还要测量电机的运行参数,如电压、电流等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 在一些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要对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确保控制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在一个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系统中,要检查各个设备之间的联锁控制是否正常,传感器的信号传输是否准确,执行机构的动作是否正确等。
2、故障预防措施
- 为了避免类似故障的再次发生,要采取一些故障预防措施,对于因为环境温度过高导致的故障,可以增加设备的散热措施,如安装散热器、风扇等,如果是因为粉尘污染导致的故障,可以对设备进行密封或者定期进行除尘处理。
- 在设备的日常维护方面,要建立定期维护制度,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紧固、润滑等操作,要对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通过对电机运行电流的长期记录和分析,如果发现电机的运行电流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就要及时检查电机的负载情况、绕组绝缘等,防止故障的发生。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