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据安全立法:构建数据安全与治理的法治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成为了当今社会的核心资产之一,我国高度重视数据安全与数据治理,逐步构建起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一、《网络安全法》
这部法律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其中包含诸多涉及数据安全的规定,它明确了网络运营者对其收集的用户信息的安全保护义务,网络运营者必须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在数据存储方面,要求网络运营者按照规定留存相关的网络日志不少于六个月,这有助于在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进行溯源和调查。
《网络安全法》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的数据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在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因业务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按照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办法进行安全评估,这一规定体现了对关键数据的主权保护意识,防止重要数据的跨境无序流动带来的安全风险。
二、《数据安全法》
《数据安全法》是专门针对数据安全的一部重要法律,它确立了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根据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数据实行分类分级保护,这有助于企业和组织合理分配资源,针对不同级别的数据采取不同强度的安全保护措施。
该法还规定了数据安全审查制度,对于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进行国家安全审查,这一制度能够有效防范数据处理活动中的国家安全风险,如某些国外企业在华数据处理业务可能涉及到国家安全相关的数据,如果存在风险则可通过安全审查进行防范。
三、《个人信息保护法》
在数据治理中,个人信息保护是重要的一环。《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等,它严格限制了个人信息的收集范围,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在收集个人信息时,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该法赋予了个人对自己信息的诸多权利,如知情权、决定权、查阅权、复制权、可携带权等,个人有权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对其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进行解释说明,有权请求将个人信息转移至其指定的个人信息处理者等,对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包括高额罚款等处罚措施,以增强法律的威慑力。
四、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在行业层面,金融、医疗等领域也有专门的数据安全和数据治理规定,例如在金融领域,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相关规定要求金融机构妥善保管客户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我国的《刑法》也对侵犯数据安全的行为进行规制,如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等罪名,对于以非法手段获取数据等严重危害数据安全的行为进行刑事处罚,为数据安全提供了最后的法律防线。
我国的数据安全立法体系不断完善,从多方面对数据安全与治理进行规范,在保障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权益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体系的构建也适应了全球数字化发展的趋势,有助于我国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健康稳定发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