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狐家游戏

数据库组织架构,数据库的组织结构中包括的模式有什么

欧气 3 0

《数据库组织结构中的模式解析》

数据库的组织结构中包含多种模式,这些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对数据库进行描述和管理,主要包括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一、外模式

1、定义与概念

- 外模式又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外模式是从特定用户的角度对数据库进行的一种抽象,它只涉及与该用户相关的数据和操作,在一个企业的销售管理系统中,销售人员所看到的客户信息、订单信息等相关视图就是一种外模式,它可能只包含了客户的基本联系信息、订单的基本状态等对于销售业务操作必要的数据部分,而不会包含数据库中其他无关的数据,如财务部门的预算数据等。

2、作用与意义

- 外模式为用户提供了一种个性化的数据视图,使得不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权限访问数据库,这有助于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因为每个用户只能看到和操作与自己相关的数据部分,外模式也简化了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用户不需要了解数据库的全局结构,只需要熟悉自己的外模式视图即可,对于普通的客服人员,他们只需要通过简单的客户查询外模式视图来获取客户的基本信息以回答客户的咨询,而不需要深入了解数据库中复杂的存储结构和其他业务数据的存储情况。

二、模式

1、定义与概念

- 模式也称为概念模式,它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处于数据库系统的核心位置,它独立于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和具体的应用程序,在一个大学的信息管理系统中,模式会定义学生、教师、课程、选课等实体的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学生实体可能包括学号、姓名、专业等属性,课程实体包括课程号、课程名、学分等属性,而选课关系则会体现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多对多关系。

2、作用与意义

- 模式为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它使得数据库管理员可以从整体上规划数据库的结构,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在数据库的开发过程中,模式是开发人员共同遵循的标准,不同的应用程序可以基于这个公共的模式来开发,学校的教务处开发的课程管理程序和学生处开发的学生信息管理程序都基于大学信息管理系统的模式,这样可以保证两个程序对数据的理解和操作是一致的,避免了数据的冲突和混乱。

三、内模式

1、定义与概念

- 内模式又称存储模式,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内模式涉及到数据库的存储设备、文件组织方式、索引结构等具体的物理存储细节,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内模式可能描述了数据如何存储在磁盘上的文件中,如何通过索引来提高数据的查询效率,以及数据的存储格式是采用定长还是变长记录等。

2、作用与意义

- 内模式负责管理数据库的物理存储,它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的性能,通过合理的内模式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库的存储效率和数据访问速度,选择合适的索引结构可以大大加快数据的查询操作,内模式也为数据库的备份、恢复和数据迁移等操作提供了基础,因为它明确了数据的物理存储位置和方式。

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者之间存在着映射关系,外模式/模式映射定义了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映射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即当模式发生改变时,只要外模式/模式映射关系不变,外模式不需要改变,从而不会影响到应用程序,模式/内模式映射定义了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它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即当内模式发生改变时,只要模式/内模式映射关系不变,模式不需要改变,应用程序也可以正常运行,这些映射关系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独立性的重要机制,使得数据库系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黑狐家游戏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