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安全法概述
《数据安全法》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数据安全的法律,于2021年6月10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旨在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保护个人、组织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1、数据分类分级
《数据安全法》将数据分为一般数据、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并根据数据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个人权益的影响程度,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核心数据是指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个人权益的重要数据。
2、数据安全保护义务
《数据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处理者的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包括:
(1)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2)对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环节进行安全监管;
(3)对数据安全事件进行监测、预警、处置和报告;
(4)对数据安全风险进行评估,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5)对数据跨境传输进行监管。
3、数据安全风险评估
《数据安全法》要求数据处理者在数据处理活动中,对数据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风险评估应包括数据泄露、篡改、破坏、丢失等风险。
4、数据安全事件处置
《数据安全法》规定,数据处理者应当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对数据安全事件进行监测、预警、处置和报告,要求数据处理者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数据安全事件调查和处理。
5、数据安全监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安全法》明确了国家网信部门、公安部门、国家安全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对数据处理活动进行监管,监管内容包括:
(1)对数据处理者的数据安全保护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2)对数据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3)对违反数据安全法的行为进行处罚。
个人信息保护法概述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于2021年8月20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该法旨在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
1、个人信息定义
《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了个人信息的定义,包括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2、个人信息处理原则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了个人信息处理的原则,包括合法、正当、必要、明确、合理、保护个人权益等。
3、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存储、传输、公开等环节的保护
《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存储、传输、公开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要求数据处理者:
(1)明确告知个人信息收集的目的、范围、方式等;
(2)采取技术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3)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存储、传输、公开个人信息;
(4)对个人信息进行分类管理,确保信息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个人信息跨境传输
《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跨境传输进行了严格规定,要求数据处理者:
(1)符合国家网信部门的规定;
(2)采取技术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3)不得非法传输个人信息。
5、个人信息权益保护
《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了个人信息权益保护措施,包括:
(1)个人信息主体有权查询、更正、删除个人信息;
(2)个人信息主体有权要求数据处理者停止处理个人信息;
(3)个人信息主体有权要求数据处理者删除其个人信息;
(4)个人信息主体有权对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提出异议。
《数据安全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法律依据,这两部法律对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助于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权益,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认真学习贯彻这两部法律,切实加强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工作。
标签: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法规定有哪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