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数据安全法概述
数据安全法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数据安全的法律,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旨在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1、数据安全原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安全的基本原则,包括:
(1)合法、正当、必要原则:数据处理活动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侵犯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2)最小化原则:数据处理活动应当遵循最小化原则,不得收集、使用个人数据超出实现处理目的所必需的范围。
(3)安全责任原则:数据处理者应当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和其他措施,保障数据安全。
2、数据分类分级
数据安全法将数据分为以下几类:
(1)一般数据:指除个人数据外的其他数据。
(2)个人数据:指与个人身份相关的数据。
(3)重要数据:指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重大经济利益的数据。
根据数据的重要性,数据安全法将数据分为以下几级:
(1)一级数据: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重大经济利益的数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二级数据: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重大经济利益,但未达到一级数据标准的数据。
(3)三级数据:除一级和二级数据外的其他数据。
3、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数据安全法规定了数据处理者应当采取以下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1)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安全责任。
(2)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3)对数据安全事件进行监测、评估和应急处置。
(4)依法履行数据安全义务,接受监督检查。
4、数据安全事件应对
数据安全法对数据安全事件应对作出了明确规定,包括:
(1)数据处理者应当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数据处理者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措施,减轻损失。
(3)数据安全事件发生后的30日内,数据处理者应当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数据安全法解读考试要点
1、数据安全法的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
2、数据安全原则及其具体内容
3、数据分类分级标准及具体操作
4、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及实施要求
5、数据安全事件应对流程及报告要求
6、数据安全法律责任及处罚措施
数据安全法作为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数据安全的法律,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保护个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全面了解数据安全法的主要内容,掌握数据安全原则、数据分类分级、数据安全保护措施、数据安全事件应对等知识点,为顺利通过考试做好准备。
标签: #数据安全法解读考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