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内涵、差异与协同发展》
一、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很多人容易混淆这两个概念,实际上它们既有联系又存在明显区别,正确理解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概念及其区别,对于构建有效的安全防护体系、保障个人权益、企业利益乃至国家安全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网络安全的内涵
(一)网络安全的定义
网络安全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网络系统(包括硬件、软件、网络服务等)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攻击、破坏、篡改和泄露等威胁,保护网络中的路由器、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免受物理损坏或非法入侵;确保网络操作系统(如Windows Server、Linux等)的安全,及时更新安全补丁以防止黑客利用系统漏洞进行攻击。
(二)网络安全的主要目标
1、可用性
确保网络服务能够持续、可靠地为合法用户提供服务,电商平台在“双11”等购物高峰期,要保证大量用户能够顺利访问网站、下单购物,不出现网络瘫痪等情况,这就需要网络安全措施来防范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等威胁,因为DDoS攻击会通过大量虚假流量淹没目标网络,使合法用户无法正常访问网络服务。
2、保密性
防止网络中的敏感信息被未经授权的实体获取,在军事通信网络中,军事机密的传输必须保证保密性,防止敌方通过网络监听等手段获取军事计划、作战指令等机密信息。
3、完整性
保证网络中的数据和系统资源不被未经授权的修改,在金融交易网络中,交易数据的完整性至关重要,如果交易金额等关键数据被恶意篡改,将会导致严重的金融风险。
(三)网络安全涉及的范围
网络安全涵盖网络基础设施安全、网络通信安全、网络应用安全等多个层面,从网络基础设施来看,要保护网络通信线路、基站等设施的安全;在网络通信安全方面,要保障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加密、认证等安全机制;网络应用安全则涉及到各种网络应用(如社交网络、在线办公软件等)的安全防护,防止应用程序漏洞被利用。
三、数据安全的内涵
(一)数据安全的定义
数据安全主要侧重于保护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同时还包括数据的可认证性、不可抵赖性等特性,数据安全的重点在于数据本身,无论是数据在存储、传输还是处理过程中,都要防止数据被窃取、篡改、删除或泄露等情况发生,企业的客户数据库中存储着大量的客户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数据安全措施要确保这些数据不被内部员工非法导出或被外部黑客窃取。
(二)数据安全的主要目标
1、数据的保密性保护
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能够访问特定的数据,医疗行业中的患者病历数据包含大量个人隐私信息,只有患者本人、主治医生等授权人员才能查看相关病历内容,通过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手段来实现数据的保密性。
2、数据的完整性维护
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在大数据分析场景中,如果数据在采集、存储或处理过程中被篡改,那么基于这些数据得出的分析结果将是错误的,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决策,采用数据校验技术、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等可以维护数据的完整性。
3、数据的可用性保障
使得数据在需要时能够被合法用户正常使用,云存储服务提供商要确保用户存储在云端的数据能够随时被用户下载、访问和使用,不能因为数据损坏或存储系统故障而导致数据无法使用。
(三)数据安全涉及的范围
数据安全涉及数据的全生命周期安全,包括数据的创建、采集、存储、传输、使用、共享、销毁等各个环节,在数据创建环节,要确保数据的初始来源合法合规;数据采集时要防止数据被恶意采集或采集过程中的数据丢失;存储过程中要防范数据泄露、数据损坏等风险;传输时要采用加密等安全措施;使用和共享环节要遵循严格的权限管理和安全策略;在数据销毁时要确保数据被彻底删除,不留下安全隐患。
四、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区别
(一)关注重点不同
网络安全更关注网络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包括网络设备、网络协议、网络服务等的安全防护,网络安全侧重于防止网络攻击对网络基础设施(如路由器、防火墙等)的破坏,以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而数据安全主要聚焦于数据本身的安全性,关注数据的各种特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在各个环节的保护,即使网络系统本身正常运行,但如果数据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如数据在存储过程中被窃取),仍然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
(二)防护对象不同
网络安全的防护对象是网络系统,涵盖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连接等,网络安全措施会保护网络中的服务器免受恶意软件的入侵,防止黑客攻击网络交换机改变网络拓扑结构等,数据安全的防护对象则是数据,无论是结构化数据(如数据库中的表格数据)还是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档、图片等)都是数据安全保护的对象,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结构化数据)和企业宣传视频(非结构化数据)都需要数据安全措施来保障其安全。
(三)安全措施的侧重点不同
网络安全主要通过网络访问控制、防火墙设置、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IDS/IPS)等措施来保护网络的边界和内部网络的安全,防火墙可以根据预设的规则阻止非法的网络流量进入内部网络,数据安全则更多地依赖于数据加密、数据脱敏、数据备份与恢复等技术,对企业的核心商业机密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即使数据被窃取,攻击者如果没有解密密钥也无法获取数据的真实内容;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可以在数据遭受破坏(如因硬件故障或恶意删除)时,快速恢复数据。
(四)影响范围不同
网络安全事件可能会影响整个网络系统的运行,导致网络服务中断、网络瘫痪等问题,进而影响众多依赖该网络的用户和业务,一个大型企业的内部网络遭受严重的网络攻击,可能会使企业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无法正常运行,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数据安全事件主要影响数据的所有者和相关的数据使用者,其影响范围可能相对较为集中在与数据相关的业务流程和人员上,如果企业的客户订单数据泄露,主要影响的是企业的销售部门、客户关系管理部门以及涉及订单处理的相关人员,当然也会对客户权益造成损害。
五、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的联系
虽然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存在区别,但它们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数据安全依赖于网络安全
数据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存储、传输和使用,网络安全是数据安全的基础保障,如果网络系统不安全,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就容易被窃取或篡改,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黑客可以通过网络监听等手段获取正在传输的用户登录密码等敏感数据,从而破坏数据的保密性。
(二)网络安全的最终目的之一是保障数据安全
网络安全的各项措施,如保护网络基础设施、防止网络攻击等,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确保网络中的数据能够安全地被存储、传输和使用,网络防火墙阻止外部恶意攻击,就是为了防止这些攻击对网络中的数据造成威胁。
(三)两者在技术和管理层面相互融合
在技术上,很多安全技术既可以用于网络安全也可以用于数据安全,加密技术既可以用于网络通信中的数据加密,保障网络传输安全,也可以用于数据存储加密,保护数据的保密性,在管理层面,企业的网络安全管理和数据安全管理往往是相互关联的,都需要制定安全策略、进行安全审计等工作。
六、结论
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是两个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概念,正确区分它们有助于我们在不同的场景下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在当今数字化浪潮下,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同时重视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构建全面、协同的安全防护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有效地保护自身的权益、财产和隐私等不受侵害,确保数字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