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计算机视觉:从理论到应用的全视角课程》
一、课程背景与意义
计算机视觉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它融合了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计算机视觉的应用无处不在,从智能手机的人脸识别解锁到自动驾驶汽车对路况的识别,从医疗影像的分析到智能安防系统中的目标检测,这门课程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打开计算机视觉这一充满无限潜力领域的大门,培养适应现代科技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 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视觉的基础理论,包括图像处理的基本算法,如滤波、边缘检测、形态学操作等。
- 掌握计算机视觉中的核心概念,像特征提取、描述和匹配,例如SIFT(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URF(加速稳健特征)等经典算法的原理。
- 了解3D视觉的基本原理,如立体视觉中的视差计算和3D重建的方法。
2、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使用流行的计算机视觉库(如OpenCV)进行实际项目开发的能力,学生能够编写代码实现图像的基本处理、目标识别与跟踪等功能。
- 提高学生的算法设计与优化能力,能够针对特定的计算机视觉问题,设计有效的算法,并能对算法的性能进行分析和优化。
-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探索计算机视觉在不同领域的新应用,并能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3、素质目标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在解决计算机视觉问题时,能够运用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方法。
- 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项目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在团队中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复杂的计算机视觉任务。
三、课程内容
1、图像处理基础
- 图像的表示与数字化,讲解图像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格式,如RGB、灰度图等,以及图像数字化过程中的采样和量化概念。
- 基本的图像增强技术,包括对比度增强、直方图均衡化等方法,这些技术有助于提高图像的视觉质量,为后续的分析处理奠定基础。
- 空间滤波,如均值滤波、高斯滤波等线性滤波方法,以及中值滤波等非线性滤波方法,用于去除图像中的噪声。
2、特征提取与描述
- 局部特征提取,详细介绍SIFT、SURF等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步骤,这些算法能够在图像中提取具有不变性的特征点,对于图像匹配、目标识别等任务非常关键。
- 全局特征描述,如基于颜色直方图、纹理特征(如灰度共生矩阵)的描述方法,用于对整个图像的特征进行描述。
3、目标检测与识别
- 传统的目标检测方法,如基于滑动窗口的检测方法,结合分类器(如支持向量机)进行目标的检测。
-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介绍Faster R - CNN、YOLO等流行的深度学习模型在目标检测中的应用。
- 目标识别中的分类算法,包括决策树、神经网络等算法在识别图像中目标类别时的应用。
4、图像分割
- 阈值分割方法,讲解如何根据图像的灰度值设定阈值,将图像分割成不同的区域。
- 基于区域生长和分裂合并的图像分割算法,这些算法基于图像的局部特性进行区域的划分。
- 基于能量最小化的图像分割方法,如水平集方法,通过优化能量函数来实现图像的精确分割。
5、3D视觉
- 立体视觉原理,讲解双目视觉系统中的成像模型,以及如何通过视差计算得到场景的深度信息。
- 3D重建技术,包括基于多视图几何的方法和基于深度传感器(如Kinect)的3D重建方法。
四、课程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
- 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讲解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板书等多种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算法变得直观易懂。
- 在理论教学中,穿插实际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2、实践教学
- 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紧密结合,学生在实验室中使用编程语言(如Python)和计算机视觉库(如OpenCV)进行编程实践,实验内容涵盖从简单的图像处理到复杂的目标检测和识别任务。
- 课程项目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计算机视觉项目,如开发一个简单的人脸识别系统或者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智能监控系统,通过项目实践,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讨论与互动
- 在课堂上设置讨论环节,针对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热点问题、前沿研究成果以及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拓宽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课程考核方式
1、平时考核(30%)
- 包括考勤(10%),考察学生的出勤情况,保证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 作业(20%),布置理论和实践作业,如算法推导、编程作业等,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实验考核(30%)
- 根据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等方面进行考核。
3、期末考试(40%)
- 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主要考察学生对计算机视觉基本理论、算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算法分析题等。
六、课程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视觉领域也在持续创新和拓展,这门课程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纳入更多新兴的研究成果,如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中的计算机视觉应用,以及计算机视觉在物联网、机器人等领域的深度融合等内容,课程也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和全球视野,以适应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