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治理:构建高质量数据生态的核心工作与关键产出》
一、数据治理工作内容
1、数据标准管理
- 定义数据标准是数据治理的基础工作,这包括确定数据的格式、编码规则、数据类型等,在金融机构中,对于客户的身份信息,要明确身份证号码的格式必须是18位,姓名的编码采用UTF - 8格式等,数据标准的制定需要跨部门协作,涉及业务部门、技术部门等,以确保标准符合业务需求并且在技术上可实现。
- 对现有数据进行梳理,将不符合标准的数据找出来并进行整改,这可能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清洗,如去除重复数据、修正错误的编码等,在一个电商企业中,如果商品编码存在混乱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库存管理错误,数据治理团队就要通过数据标准管理来统一商品编码规则,并对已有商品数据进行重新编码。
2、数据质量管理
- 数据质量评估是关键步骤,通过建立数据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如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等指标来衡量数据质量,对于一个销售数据系统,准确性指标可以是销售额数据与实际财务收入的匹配程度;完整性指标可以是客户订单信息是否包含所有必要的字段,如客户姓名、联系方式、购买产品等。
- 数据质量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当通过评估发现数据质量问题后,要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可能是数据录入错误、系统故障或者业务流程不规范等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数据录入人员的培训、修复系统漏洞或者优化业务流程等。
3、元数据管理
- 元数据的采集是元数据管理的开始,采集的数据包括技术元数据(如数据库表结构、字段定义等)和业务元数据(如数据的业务含义、数据的所有者等),在一个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中,技术元数据可以描述各个模块的数据表之间的关系,业务元数据可以说明库存模块中各种库存状态的业务定义。
- 元数据的存储和维护,建立元数据仓库,将采集到的元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并且要保证元数据的更新及时,当业务发生变化,如新增了一种产品类型时,要及时更新元数据仓库中关于产品数据的相关描述。
4、数据安全管理
- 数据访问权限的控制,根据不同用户的角色和职责,分配不同的数据访问权限,在一个医疗数据系统中,医生可以访问患者的基本诊断信息和治疗方案,但财务人员只能访问与费用相关的数据。
- 数据加密和脱敏处理,对于敏感数据,如用户的密码、身份证号码等,要进行加密存储,在数据共享或外部展示时,要进行脱敏处理,如将身份证号码的中间几位数字用星号代替,以保护用户隐私。
二、数据治理的产出物
1、数据字典
- 数据字典是数据治理的重要产出物之一,它详细记录了数据的名称、定义、数据类型、取值范围、数据来源等信息,无论是业务人员还是技术人员,都可以通过数据字典来准确理解数据的含义和用途,在一个大数据分析项目中,数据分析师可以根据数据字典快速定位到所需数据,并了解其特性,从而更高效地进行数据分析。
2、数据质量报告
- 数据质量报告定期呈现数据质量的评估结果,它包括数据质量的总体概况、各个评估指标的详细情况、数据质量问题的分布和趋势等内容,企业的管理层可以根据数据质量报告了解数据资产的健康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如果数据质量报告显示销售数据的准确性在近几个月持续下降,管理层可以及时责令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整改。
3、元数据知识库
- 元数据知识库是元数据管理的成果体现,它存储了企业内所有数据的元数据信息,方便用户进行查询和共享,对于新入职的员工或者参与新的项目团队来说,元数据知识库是快速了解企业数据架构和数据业务含义的重要工具。
4、数据安全策略文档
- 数据安全策略文档明确规定了数据安全管理的目标、原则、具体措施等内容,它是企业数据安全管理的行动指南,确保企业的数据资产在合法、安全、有序的框架下进行管理和使用,在应对数据泄露事件时,可以依据数据安全策略文档中的应急处理流程进行操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
数据治理工作涵盖多个方面,其产出物对于企业构建高质量的数据生态、保障数据资产的价值发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