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水资源可利用量概述
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人类能够从水资源中获取并加以利用的量,水资源可利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富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于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方法
1、水资源总量计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水资源总量是指在一定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的总和,计算公式如下:
水资源总量 = 多年平均降水量 + 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
2、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
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水资源总量中,扣除维持生态环境所需水量、维持河道生态流量所需水量、地下水补给量以及无法利用的水量后,人类能够直接利用的水量,计算公式如下:
水资源可利用量 = 水资源总量 - 维持生态环境所需水量 - 维持河道生态流量所需水量 - 地下水补给量 - 无法利用的水量
(1)维持生态环境所需水量:指维持河流、湖泊、湿地等生态环境所需的水量,计算方法如下:
维持生态环境所需水量 = 生态环境需水量系数 × 水资源总量
生态环境需水量系数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生态环境类型而有所不同,一般在0.1-0.3之间。
(2)维持河道生态流量所需水量:指维持河道生态流量所需的水量,计算方法如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维持河道生态流量所需水量 = 河道生态流量系数 × 水资源总量
河道生态流量系数根据不同河流、不同生态环境类型而有所不同,一般在0.01-0.1之间。
(3)地下水补给量:指地表水通过渗透、补给等方式进入地下水层的水量,计算方法如下:
地下水补给量 = 地下水补给系数 × 水资源总量
地下水补给系数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水文地质条件而有所不同,一般在0.1-0.5之间。
(4)无法利用的水量:指由于地形、地质等原因,人类无法直接利用的水量,计算方法如下:
无法利用的水量 = 无法利用水量系数 × 水资源总量
无法利用水量系数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地形、地质条件而有所不同,一般在0.1-0.3之间。
3、水资源可利用系数计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水资源可利用系数是指水资源可利用量与水资源总量的比值,反映水资源可利用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水资源可利用系数 = 水资源可利用量 / 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的意义
1、评估水资源丰富程度: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有助于了解一个地区的水资源丰富程度,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优化水资源配置:通过计算水资源可利用量,可以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有助于评估生态环境用水需求,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4、促进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有助于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实现水资源、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水资源可利用量及其计算方法对于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有力支持。
标签: #水资源可利用量及计算方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