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输液港概述
输液港是一种完全植入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主要由供穿刺的注射座和静脉导管系统组成,它为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如肿瘤患者化疗等,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方便的输液途径,如同其他医疗装置一样,输液港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
二、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一)感染
1、局部感染
- 预防:
-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是预防局部感染的关键,在植入、维护输液港时,医护人员应穿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等,使用无菌器械和敷料。
- 保持输液港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定期进行皮肤消毒,一般采用碘伏或氯己定等消毒剂,以注射座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消毒,直径应大于10 - 15cm。
- 避免在输液港周围皮肤有破损、炎症时进行操作,如果患者出汗较多或者局部皮肤受到污染,应及时清洁并重新消毒。
2、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 预防:
- 输液前应仔细检查输液装置的完整性,确保无破损、无漏气。
- 严格按照规定的冲封管流程操作,使用合适的封管液,如肝素盐水或不含防腐剂的生理盐水,保持导管通畅,防止血液回流至导管内形成血栓,从而降低感染风险。
- 尽量减少输液港的不必要使用,避免频繁穿刺。
(二)血栓形成
1、预防:
- 正确的冲封管技术至关重要,冲管时应采用脉冲式冲管方法,即推一下停一下,使冲洗液在导管内产生湍流,有效冲洗导管壁。
- 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调整封管液的浓度和量,对于高凝状态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肝素的浓度。
- 鼓励患者适当活动肢体,如进行握拳、屈伸等简单动作,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
(三)导管堵塞
1、预防:
- 每次输液前后都要进行冲管,保证导管内无残留药物,在输注高黏滞性药物(如脂肪乳)后,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管,再进行封管。
- 避免多种药物混合输注时产生沉淀,如果需要同时输注多种药物,应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必要时在两种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
- 定期维护输液港,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冲封管操作。
三、并发症的处理措施
(一)感染
1、局部感染:
- 如果发现输液港周围皮肤有红肿、疼痛、渗液等局部感染症状,应及时采集局部渗出物或血液进行培养,根据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加强局部皮肤护理,增加消毒次数,可使用无菌敷料覆盖。
2、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 一旦怀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应立即停止输液,拔除导管,并将导管尖端进行培养,给予全身性的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二)血栓形成
1、对于轻度血栓形成,可以采用尿激酶等溶栓药物进行溶栓治疗,将尿激酶稀释后缓慢注入导管内,保留一定时间后回抽,观察血栓是否溶解。
2、如果溶栓治疗无效或者血栓较为严重,可能需要拔除输液港,并进行抗凝治疗,以防止血栓进一步发展。
(三)导管堵塞
1、不完全堵塞时,可以尝试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冲管,采用较大压力的脉冲式冲管,有时可以冲开堵塞物。
2、完全堵塞时,如果是血栓性堵塞,可以采用溶栓方法;如果是药物沉淀等非血栓性堵塞,可以尝试用特定的溶剂(如针对某些药物沉淀的酸性或碱性溶剂)进行溶解,但必须谨慎操作,防止对导管造成损害。
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输液港并发症的危害,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一旦发生并发症,应及时、正确地进行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输液港的正常使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