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深度剖析与应对策略》
椎管内麻醉是临床麻醉中常用的技术之一,虽然具有诸多优点,但也可能伴随各种并发症,全面了解这些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麻醉质量至关重要。
低血压
1、原因
- 交感神经阻滞是主要原因,椎管内麻醉尤其是蛛网膜下腔麻醉时,阻滞平面以下的交感神经被抑制,导致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从而引起低血压。
- 患者术前禁食禁水导致血容量相对不足,在麻醉后更容易出现低血压。
2、处理
- 预防是关键,在麻醉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血容量状态,对于存在血容量不足风险的患者,如长时间禁食、失血等情况,应适当补充晶体或胶体液。
- 一旦发生低血压,应立即调整患者体位为头低脚高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快速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扩充容量,必要时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麻黄碱,它能直接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α、β受体,使血压升高,同时增加心输出量。
呼吸抑制
1、原因
- 高平面的椎管内麻醉可阻滞肋间神经和膈神经,当肋间肌麻痹时,患者的呼吸主要依赖膈肌运动,若膈神经也被部分阻滞,可导致呼吸抑制。
- 对于老年、肥胖、心肺功能不全等患者,本身呼吸储备功能较差,即使较低平面的椎管内麻醉也可能引发呼吸抑制。
2、处理
- 麻醉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幅度和血氧饱和度,对于高平面麻醉患者,可给予面罩吸氧,必要时进行辅助呼吸。
- 如果呼吸抑制严重,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置入喉罩,进行机械通气,以保证患者的氧供和二氧化碳排出。
恶心呕吐
1、原因
- 低血压导致的脑供血不足可引起恶心呕吐,椎管内麻醉引起的胃肠蠕动增加,以及手术操作对腹腔脏器的刺激等也可能导致恶心呕吐。
- 局麻药误入血管或用量过大,导致局麻药中毒时,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同时可伴有头晕、耳鸣等表现。
2、处理
- 对于低血压引起的恶心呕吐,应首先纠正低血压,对于手术刺激引起的,可适当加深麻醉。
- 如果怀疑局麻药中毒,应立即停止注入局麻药,给予患者吸氧,维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使用地西泮等药物进行对症处理。
全脊髓麻醉
1、原因
- 这是椎管内麻醉最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硬膜外穿刺针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大量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所致。
2、处理
- 一旦发生全脊髓麻醉,应立即进行急救,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循环稳定,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提升血压,应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直到患者完全恢复。
硬膜外血肿
1、原因
- 多与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有关,如患者正在使用抗凝药物、存在血液系统疾病等,穿刺操作不当,反复多次穿刺也可能损伤硬膜外血管,导致血肿形成。
2、处理
- 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风险的患者,应在椎管内麻醉前仔细评估,如果发生硬膜外血肿,应尽快进行诊断性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一旦确诊,应在8小时内进行手术减压,以避免脊髓受压导致永久性神经损伤。
神经损伤
1、原因
- 穿刺针直接损伤神经是一种可能,局麻药的神经毒性、血肿或脓肿压迫神经等也可导致神经损伤。
2、处理
- 若怀疑穿刺针损伤神经,应立即停止操作,对于局麻药神经毒性引起的,应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等,如果是血肿或脓肿压迫,应及时进行减压处理。
尿潴留
1、原因
- 椎管内麻醉可阻滞支配膀胱的神经,导致膀胱逼尿肌松弛,同时尿道括约肌张力相对增加,从而引起尿潴留。
2、处理
- 可采用热敷、按摩下腹部等方法促进膀胱排尿,如果尿潴留严重,可进行导尿处理,但应注意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患者的自身状况、麻醉操作技术以及手术因素等,麻醉医师在实施椎管内麻醉前应充分评估患者情况,严格掌握麻醉适应证和禁忌证,在麻醉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反应,一旦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准确地进行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