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打造智慧城市:创新思路引领,多元措施并举》
一、重庆打造智慧城市的发展思路
(一)以创新驱动为核心
1、鼓励科技创新
- 重庆将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加大对智慧城市相关科研项目的投入,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中设立专门的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如重庆大学等高校可以联合企业开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为智慧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
- 设立创新奖励机制,对在智慧城市技术创新、应用模式创新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给予高额奖励,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2、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 探索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新型商业模式,例如采用PPP(公私合营)模式,在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方面,政府与企业合作,企业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回报,这样既能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又能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 发展基于数据的增值服务商业模式,利用智慧城市运行中产生的海量数据,企业可以开发数据产品,如为商业机构提供精准的市场分析报告,为交通运营企业提供出行趋势预测等,通过数据的价值挖掘实现盈利并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服务导向
1、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 打造智慧社区,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在社区内整合智能安防、智能物业、智慧医疗等服务,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实现门禁控制、物业缴费、在线预约医疗服务等功能,使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和安全。
- 构建智慧教育体系,让市民能够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同步学习城市优质学校的课程;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展沉浸式教学体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增强城市包容性
- 考虑不同群体的需求,特别是老年人和弱势群体,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保留传统的服务渠道的同时,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简易智能设备和应用,设计大字体、操作简单的智能健康监测设备,方便老年人使用;为残障人士提供无障碍的智能出行服务,如智能导盲设施等。
(三)统筹规划与协同发展
1、区域协同
-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形成区域联动,与成都等城市共同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智慧城市群,在交通物流方面,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对接,共享物流信息,提高区域内的物流效率;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协同监测区域环境质量,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挑战。
2、部门协同
- 打破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建立统一的智慧城市数据共享平台,公安部门的人口信息、交通部门的车辆信息、环保部门的环境监测信息等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共享,这样可以提高政府部门的决策效率,在城市应急管理中实现多部门的协同应对,如在重大灾害发生时,应急管理部门可以快速获取各部门信息,高效组织救援工作。
二、重庆打造智慧城市的措施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网络基础设施
- 加快5G网络建设,实现城市的广泛覆盖,5G网络的高速率、低延迟特性将为智慧城市的众多应用提供强大支撑,如智能交通中的车路协同、工业互联网中的远程设备控制等,加大对光纤宽带网络的升级改造力度,提高网络带宽和稳定性,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网络需求。
2、物联网设施
- 大规模部署物联网传感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如道路、桥梁、建筑物等安装传感器,在道路上安装智能交通传感器,实时监测车流量、车速等信息,为交通管理提供数据依据;在建筑物内安装环境传感器,监测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实现智能化的建筑环境管理。
(二)推动数据资源整合与管理
1、数据采集与汇聚
- 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确保各部门、各行业采集的数据具有规范性和一致性,通过多种方式采集数据,包括传感器采集、人工录入等,在城市管理中,城管部门通过智能终端采集城市环境卫生、市政设施损坏等信息,同时整合市民通过手机APP上报的相关信息,汇聚到城市大数据中心。
2、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 建立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数据访问控制技术,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在数据使用过程中,遵循严格的隐私保护原则,明确数据使用的范围和目的,对涉及市民个人隐私的数据进行脱敏处理,确保市民的个人信息安全。
(三)培育智慧城市产业生态
1、扶持本地企业
- 出台优惠政策扶持本地智慧城市相关企业的发展,对从事物联网设备制造、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支持,鼓励本地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本地的智能安防企业,政府可以通过采购其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同时推动企业技术升级。
2、吸引外部投资与人才
- 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重庆的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举办智慧城市产业招商会等活动,向外界展示重庆的发展机遇和政策优势,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出台人才吸引政策,如提供住房补贴、子女入学优惠等条件,吸引智慧城市领域的高端人才,包括数据科学家、人工智能工程师等,充实重庆的智慧城市建设人才队伍。
重庆通过明确的发展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正稳步迈向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在提升城市竞争力、改善市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将取得显著成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