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实验室保密管理,确保国家秘密和实验室重要信息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临时工作人员、实习生、参观人员等,以及实验室所有设备、设施、技术资料、研究成果等。
第三条 实验室保密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依法管理,确保保密;
(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
(三)技术防护,信息监控;
(四)宣传教育,提高意识。
保密组织与职责
第四条 实验室成立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室保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 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一)制定和实施实验室保密管理制度;
(二)组织开展保密教育和培训;
(三)审查保密措施和保密设施;
(四)处理保密事件;
(五)监督检查实验室保密工作。
第六条 实验室各部门、各岗位负责人为保密责任人,对本部门、本岗位的保密工作负直接责任。
第七条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按照保密要求,自觉履行保密义务,严格遵守保密规定。
保密范围与分类
第八条 实验室保密范围包括:
(一)国家秘密;
(二)涉及国家安全、利益和重要技术秘密;
(三)实验室内部管理信息;
(四)其他需要保密的信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第九条 实验室保密信息分为以下等级:
(一)绝密级:泄露后可能对国家安全、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的信息;
(二)机密级:泄露后可能对国家安全、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信息;
(三)秘密级:泄露后可能对国家安全、利益造成损害的信息。
保密措施与设施
第十条 实验室应采取以下保密措施:
(一)对涉密信息进行分类管理,明确保密等级;
(二)建立健全保密档案,实行专人负责;
(三)加强保密设施建设,确保信息安全;
(四)对涉密人员进行背景审查,防止泄密;
(五)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防止网络泄密;
(六)对涉密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
第十一条 实验室应配备以下保密设施:
(一)涉密文件柜、保险柜等;
(二)安全保密计算机、网络设备等;
(三)信息加密设备;
(四)其他必要的安全保密设施。
保密教育与培训
第十二条 实验室应定期开展保密教育和培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
第十三条 保密教育内容包括:
(一)保密法律法规和保密制度;
(二)保密技术和方法;
(三)保密事件案例分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四)保密工作职责和义务。
第十四条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积极参加保密教育和培训,提高自身保密意识和能力。
保密检查与监督
第十五条 实验室定期开展保密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保密工作中的问题。
第十六条 保密检查内容包括:
(一)保密制度执行情况;
(二)保密设施设备运行情况;
(三)保密宣传教育情况;
(四)保密事件处理情况。
第十七条 实验室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对保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整改。
保密事件处理
第十八条 发生保密事件时,实验室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第十九条 保密事件处理程序:
(一)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二)对涉事人员进行处理,追究相关责任;
(三)采取补救措施,消除影响;
(四)总结经验教训,完善保密工作。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制度由实验室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保密管理制度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第二十二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标签: #实验室保密管理制度内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