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与步骤
一、引言
水准测量是测量高程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量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计算出两点的高程差,在水准测量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外界环境等,测量结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需要对水准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二、水准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
水准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高差闭合差调整:高差闭合差是指水准路线终点的高程已知值与实测高程值之差,高差闭合差的大小反映了水准测量的精度,高差闭合差调整的原则是:将高差闭合差反号,按与测站数或路线长度成正比的原则分配到各测段的高差中,使调整后的高差之和等于高差闭合差。
2、高程计算:高程计算是根据调整后的高差和已知高程点的高程,计算出各未知高程点的高程,高程计算的公式为:$H_i=H_0+\sum_{j=1}^{n}h_{ij}$,H_i$为第$i$个未知高程点的高程,$H_0$为已知高程点的高程,$h_{ij}$为第$i$个未知高程点到第$j$个已知高程点的高差,$n$为测站数。
3、精度评定:精度评定是对水准测量数据处理结果的精度进行评价,精度评定的指标主要有:高差闭合差、每千米高差中误差、最弱点高程中误差等,精度评定的公式为:$f_h=\sum_{i=1}^{n}h_i-H$,$m_h=\sqrt{\frac{1}{n-1}\sum_{i=1}^{n}(h_i-\bar{h})^2}$,$m_v=\sqrt{\frac{1}{n}\sum_{i=1}^{n}(H_i-\bar{H})^2}$,f_h$为高差闭合差,$m_h$为每千米高差中误差,$m_v$为最弱点高程中误差,$h_i$为第$i$个测段的高差,$H$为高差闭合差的理论值,$\bar{h}$为高差的平均值,$H_i$为第$i$个未知高程点的高程,$\bar{H}$为未知高程点高程的平均值。
三、水准测量数据处理的步骤
水准测量数据处理的步骤主要有以下几个:
1、数据记录:在水准测量中,需要将观测数据记录在水准测量手簿中,数据记录的内容包括:观测日期、天气、仪器型号、观测点编号、后视读数、前视读数、高差等。
2、数据检查:在数据记录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检查,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检查的内容包括:观测数据是否齐全、观测数据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观测数据是否存在错误等。
3、高差闭合差计算:根据水准测量手簿中的观测数据,计算出高差闭合差,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f_h=\sum_{i=1}^{n}h_i-H$,f_h$为高差闭合差,$h_i$为第$i$个测段的高差,$H$为高差闭合差的理论值。
4、高差闭合差调整:根据高差闭合差的大小和调整原则,对高差进行调整,高差闭合差调整的公式为:$v_i=-\frac{f_h}{n}\times l_i$,v_i$为第$i$个测段的高差改正数,$f_h$为高差闭合差,$n$为测站数,$l_i$为第$i$个测段的路线长度。
5、高程计算:根据调整后的高差和已知高程点的高程,计算出各未知高程点的高程,高程计算的公式为:$H_i=H_0+\sum_{j=1}^{n}h_{ij}$,H_i$为第$i$个未知高程点的高程,$H_0$为已知高程点的高程,$h_{ij}$为第$i$个未知高程点到第$j$个已知高程点的高差,$n$为测站数。
6、精度评定:根据水准测量手簿中的观测数据,计算出每千米高差中误差和最弱点高程中误差,精度评定的公式为:$m_h=\sqrt{\frac{1}{n-1}\sum_{i=1}^{n}(h_i-\bar{h})^2}$,$m_v=\sqrt{\frac{1}{n}\sum_{i=1}^{n}(H_i-\bar{H})^2}$,m_h$为每千米高差中误差,$m_v$为最弱点高程中误差,$h_i$为第$i$个测段的高差,$H$为高差闭合差的理论值,$\bar{h}$为高差的平均值,$H_i$为第$i$个未知高程点的高程,$\bar{H}$为未知高程点高程的平均值。
四、结论
水准测量是测量高程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量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计算出两点的高程差,在水准测量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外界环境等,测量结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需要对水准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水准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主要有高差闭合差调整、高程计算、精度评定等,水准测量数据处理的步骤主要有数据记录、数据检查、高差闭合差计算、高差闭合差调整、高程计算、精度评定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