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基础设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服务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管理、运营和维护。
(三)基本原则
1、公平、公开、公正原则;
2、依法行政、民主决策原则;
3、需求导向、效益优先原则;
4、市场化、社会化原则;
5、绿色、可持续发展原则。
基础设施管理
(一)规划与建设
1、基础设施规划应遵循国家发展战略,充分考虑地区特点、资源禀赋和人民群众需求,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2、基础设施建设应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优先保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二)投资与融资
1、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应按照预算管理、投资审批、招投标等程序进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三)运营与维护
1、基础设施运营应遵循市场化、社会化原则,提高运营效率,确保设施安全、可靠、高效。
2、基础设施维护应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公共服务管理
(一)规划与建设
1、公共服务规划应遵循国家发展战略,充分考虑地区特点、资源禀赋和人民群众需求,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2、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二)供给与分配
1、公共服务供给应遵循市场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2、公共服务分配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监管与评估
1、公共服务监管应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监督。
2、公共服务评估应定期开展,以评价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落实任务。
(二)完善法律法规
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提供法制保障。
(三)加大财政投入
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
(五)加强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管理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本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确保本管理办法落到实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标签: #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管理办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