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网络安全法》
《网络安全法》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网络安全的综合性法律,自2017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
1、网络安全责任主体
《网络安全法》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的网络安全责任,要求网络运营者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网络安全,防止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网络运营者包括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网络基础设施运营者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网络安全审查制度
《网络安全法》建立了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维护等活动进行审查,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审查内容包括网络产品和服务是否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等。
3、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
《网络安全法》要求网络运营者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发现、处置网络安全事件,防止网络安全事件扩大,国家网信部门建立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网络安全信息通报和联合处置。
《数据安全法》
《数据安全法》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数据安全的法律,自2021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旨在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促进数据开发利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1、数据安全责任主体
《数据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安全责任主体,要求数据处理者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篡改、损毁等安全风险,数据处理者包括数据收集者、存储者、使用者、传输者、发布者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数据分类分级与安全保护
《数据安全法》将数据分为一般数据、重要数据、核心数据三个等级,要求根据数据安全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鼓励数据处理者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数据安全防护。
3、数据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
《数据安全法》要求数据处理者定期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消除数据安全风险,对于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数据安全事件,数据处理者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防止事件扩大。
《个人隐私保护法》
《个人隐私保护法》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个人隐私保护的综合性法律,自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旨在加强个人隐私保护,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维护个人合法权益。
1、个人信息处理原则
《个人隐私保护法》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原则,包括合法、正当、必要原则、最小化原则、安全原则等,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依法、正当、必要地处理个人信息,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个人隐私保护法》规定了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包括告知同意、数据收集、存储、使用、传输、删除等环节,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履行告知义务,取得个人同意,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3、个人信息权益保护
《个人隐私保护法》明确了个人享有查询、更正、删除等个人信息权益,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依法保障个人权益,建立了个人信息投诉举报机制,方便个人维权。
《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与《个人隐私保护法》的出台,为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与公民隐私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信息化时代,我们要共同努力,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安全与公民隐私权益,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标签: #网络安全法》 #《数据安全法》和《个人隐私保护法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