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个人隐私数据保护,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本文将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及相关规定,对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条例进行解读,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信息安全。
1、定义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2、个人信息处理原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限于实现处理目的所必需的范围。
(2)最小化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收集、使用的个人信息是实现处理目的所必需的。
(3)明确告知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向个人告知处理目的、方式、范围、期限等信息。
(4)安全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损毁、篡改等。
3、个人信息收集与使用
(1)收集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非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使用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超出处理目的、范围、期限。
4、个人信息跨境传输
(1)原则:个人信息跨境传输,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并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2)限制: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个人信息,不得跨境传输。
5、个人信息权益保护
(1)知情权:个人有权知道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处理目的、方式、范围、期限等信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选择权:个人有权拒绝个人信息处理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3)更正权:个人有权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更正不准确、不完整的个人信息。
(4)删除权:个人有权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删除其个人信息。
(5)查询权:个人有权查询个人信息处理者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情况。
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条例的实施,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有力法律保障,我们应充分了解和运用相关法律,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共同维护个人信息安全,政府、企业、个人等多方应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维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良好氛围。
标签: #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条例规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