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加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管理,推动农村发展新跨越》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加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管理办法。
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基础设施:道路交通、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环境卫生等设施。
2、公共服务设施: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设施。
3、产业发展设施:农业生产、农村工业、农村服务业等设施。
4、其他设施: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设施。
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体制
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具体管理体制如下:
1、国家层面:负责制定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政策法规,指导和监督地方政府的工作。
2、省级层面:负责制定本地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规划和标准,指导和监督市、县(市、区)政府的工作。
3、市、县(市、区)层面:负责本地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具体实施,组织和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
4、乡镇(街道)层面:负责本辖区内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组织和协调村民委员会的工作。
5、村民委员会层面:负责本村民小组内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组织和动员村民参与设施建设和管理。
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规划
1、建设原则
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和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突出农村的特色和优势。
(2)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将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3)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对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设施建设和管理。
(4)注重效益,可持续发展,注重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效益,提高设施的利用率和回报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2、规划编制
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编制应遵循以下程序:
(1)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
(2)制定规划,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规划和标准。
(3)征求意见,将规划草案征求相关部门、专家学者、村民代表等的意见和建议。
(4)审批备案,规划草案经征求意见后,报上级政府审批备案。
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1、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和工作流程,加强对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2、维护责任
明确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维护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对于公共服务设施的维修和保养,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确保设施的正常使用。
3、监督检查
加强对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管理和维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于违反管理制度的行为,应依法予以处理。
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和运营
1、使用规定
制定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规定,明确使用范围、使用时间、使用方法等,保障设施的合理使用。
2、运营管理
对于具有经营性的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应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营管理,提高设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服务质量
加强对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农民的需求。
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资金保障
1、政府投入
加大政府对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投入,确保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资金需求。
2、社会融资
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捐赠等方式参与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3、资金管理
加强对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
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监督和考核
1、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监督机制,加强对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考核评价
制定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工作的重要依据。
附则
1、本管理办法由[具体部门]负责解释。
2、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加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管理,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益,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