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个人隐私权益受到严重威胁,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维护网络空间秩序,我国于2021年6月10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本文将对《个人信息保护法》全文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法律,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1、适用范围
《个人信息保护法》适用于在中国境内收集、使用、加工、传输、存储、提供、公开或者以其他方式处理个人信息的活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个人信息定义
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
3、个人信息处理原则
(1)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过度处理个人信息。
(2)最小化原则: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所必需的范围。
(3)明确告知原则: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向个人告知处理目的、方式、范围、期限等事项。
(4)个人信息主体同意原则: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同意,并保证个人同意的自愿性。
4、个人信息处理方式
(1)收集:收集个人信息应当明确收集目的、范围、方式,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使用: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不得过度使用。
(3)加工:加工个人信息应当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4)传输:传输个人信息应当采取技术措施,确保信息传输安全。
(5)存储:存储个人信息应当采取技术措施,确保信息存储安全。
(6)提供:提供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同意,并保证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
(7)公开:公开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公开个人信息主体不愿意公开的个人信息。
5、个人信息主体权利
(1)知情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了解个人信息处理的目的、方式、范围、期限等事项。
(2)访问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访问自己的个人信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更正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要求更正自己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的个人信息。
(4)删除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要求删除自己的个人信息。
(5)限制处理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要求限制处理自己的个人信息。
(6)反对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反对处理自己的个人信息。
(7)转介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要求将个人信息转介给其他个人信息处理者。
6、违法责任
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侵犯个人信息主体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重要法律,对于保障公民个人信息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个人信息保护法》,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秩序,构建和谐安全的网络环境。
标签: #个人隐私保护法全文
评论列表